广东省消委会测试结果:护眼模式比防蓝光手机膜更有效
广东省消委会测试结果:护眼模式比防蓝光手机膜更有效
近日,广东省消委会联合韶关市消委会、中山市消委会开展的手机、平板电脑屏幕对眼睛影响及防蓝光贴膜效果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开启护眼模式能显著降低屏幕有害蓝光辐射,而大部分标称具有防蓝光功能的贴膜抑制效果有限。
这一结论引发了广泛关注,因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屏幕蓝光对眼睛的影响。许多人选择购买防蓝光手机膜,希望借此保护视力。然而,这些产品是否真的有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最新的测试数据。
防蓝光手机膜效果有限
近年来,市场上涌现了大量宣称具有防蓝光功能的手机膜产品。然而,多个专业机构的测试结果表明,这些产品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消保委测试:在一项针对iPhone X的测试中,10款防蓝光贴膜中仅7款有一定效果,最大降幅仅为5%,远低于护眼模式的效果。
横评对比:三款不同价位的防蓝光膜中,仅一款售价158元的产品表现出明显滤除效果,但会导致屏幕偏黄。
泰尔实验室测试:结果显示大部分标称防蓝光的贴膜确实有一定程度的防护作用,但效果有限,最高可达30%。
护眼模式更胜一筹
相比之下,手机自带的护眼模式表现更为出色。测试数据显示,开启护眼模式后,屏幕有害蓝光辐射可以降低30%-50%,远高于防蓝光贴膜的效果。
护眼模式通过调整屏幕色温和亮度,有效减少蓝光输出。而且这种调整不会影响屏幕的显示效果,不会出现偏色问题,能够提供更好的视觉体验。
专家建议:正确用眼更重要
虽然蓝光对眼睛有一定危害,但日常使用情况下,蓝光并不会对人眼造成实质影响。美国眼科医学会也认为“不必要主动使用滤蓝光镜片、抗蓝光保护贴等产品”。
专家建议,保护视力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 使用智能手机时,保持30-40厘米的适当距离
- 每使用20分钟休息一次
- 保持环境光线充足,避免在黑暗中使用电子产品
- 使用可调节的光源,避免直射眼睛
科学护眼建议
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减少不必要的屏幕时间,尤其是睡前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
保持良好用眼环境:确保充足的环境照明,避免屏幕反光。
定期眼部检查: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视力问题。
适当补充营养:补充对眼睛有益的维生素A、C、E以及叶黄素和鱼油。
选择合适的照明设备:使用低蓝光含量的LED灯,如通过CNS无蓝光危害认证的灯泡。
综上所述,与其过度依赖防蓝光手机膜,不如充分利用手机自带的护眼模式,并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在选购相关产品时,应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并结合其他护眼措施共同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护眼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