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徐州城下城遗址博物馆,感受千年叠城奇观!
探秘徐州城下城遗址博物馆,感受千年叠城奇观!
徐州,这座有着2600年建城史的古城,以其独特的“城下城”叠城奇观闻名于世。在市中心的彭城广场地下,一座特殊的博物馆向世人展示了这一罕见的城市考古发现——徐州城下城遗址博物馆。
“城下城”:千年叠压的历史奇观
徐州地处黄泛区,自古以来水患频发。据记载,自秦汉至明清,徐州发生洪涝灾害多达400多次。历史上,徐州古城屡淹屡建,几乎未易其地,形成了罕见的“城下城、街下街、井下井”叠城景观。
这种叠城现象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在市区彭城路奎河北岸施工时发现的明清时期城门遗迹。此后,在徐州城市建设中不断有地下文物出土。特别是近年来,在市中心商圈的高层楼宇地基建设中,频繁发现城下城遗址。
博物馆:原址原真的展示方式
徐州城下城遗址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3700平方米,采用国内首例37米大跨度无柱式空间设计和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博物馆的外观设计充分尊重历史记忆,延续原有肌理,广场地面采用原有鼎形的绿化景观结构,地下规划设计为回型的慢行系统。
博物馆由门厅、序厅、遗址考古大厅,与下沉广场、水院、草坡半开放空间构成。转角部位设置了下沉式广场,使地上地下空间的衔接和转换更为自由,设计了屋顶广场、草坡庭院以及落瀑庭院,如同一个城市客厅。
与其他博物馆不同,这里本身就是最大的一件展品。博物馆采用“原址原真”的展示方式,将考古发掘现场完整保留,让游客可以直观感受不同历史时期的叠压关系。从汉代到明代的百姓生活遗迹,层层叠叠,清晰可见。
历史的见证:两次迁城未遂
徐州历史上曾有两次迁城之举,但都未能成功。第一次是在元末至正十二年(1352年),芝麻李起义被镇压后,元朝统治者将徐州城迁至其东南三里的奎山脚下,并降为武安州。但不久后,朱元璋于1364年将徐州城迁回旧址。
第二次是在明末天启四年(1624年),黄河在徐州城东南奎山堤决口,大水灌入城中,水深达一丈三尺。大水三年不退,时任徐州兵道杨廷槐上奏朝廷,建议在城南二十里铺再建新城。但刑科给事中陆文献上书《徐州不宜迁六议》,列举了六个不宜迁城的理由,最终迁城之举被罢废。4年后的崇祯元年(1628年),徐州兵备道唐焕重修旧城,完全按照洪武城的规模和布局修建。
文化传承:城市文脉的重要节点
城下城遗址博物馆不仅是展示考古发现的场所,更是徐州城市文脉的重要节点。它位于彭城广场,周边分布着文庙、户部山、回龙窝等历史文化节点,北临黄楼,是千年文脉上的重要历史文化节点。
博物馆的建设充分考虑了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地下空间与地铁彭城广场站、金鹰商场贯通衔接,有效提升了中心商圈的能级。同时,博物馆还引入了现代商业元素,将历史建筑与现代商业完美融合,成为徐州文旅商融合的新兴样板。
参观贴士
- 开放时间:全年开放,8:30-18:00
- 门票:50元/人,可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或美团等平台预订
- 交通:可自驾导航至“徐州城下城遗址博物馆”,或乘坐公交在彭城广场站下车
- 建议参观时长:1-2小时
徐州城下城遗址博物馆以其独特的展示方式和深厚的历史内涵,成为了了解徐州城市变迁的绝佳去处。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看到考古发掘的现场,更可以感受到徐州人民“安土重迁”的故乡情怀,以及这座城市在历史长河中展现出的顽强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