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专家推荐:科学护发小贴士
首都医科大学专家推荐:科学护发小贴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魏爱华教授在818全国护发日之际做客新华网,分享了科学护发的小贴士。他指出,头皮健康是头发健康的基石,并推荐了包括保持充足睡眠、定期梳理头发、摄入足够的营养等在内的多种方法来改善头皮瘙痒等问题。此外,他还建议大家阅读由皮肤专家编写的《从‘头’开始,‘发’现健康》,以获取更多关于头皮和毛发健康的权威知识。这些护发小贴士不仅实用而且易于操作,帮助你远离头皮瘙痒,拥有健康秀发。
头皮健康是头发健康的基石
头皮是头发生长的“土壤”,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头发的质量。头皮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富含血管、神经和皮脂腺,为头发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和环境。头皮的微生态平衡、屏障功能和油脂分泌状态都会影响头发的健康状况。
科学护理,从了解发质开始
每个人的发质不同,常见的有油性、干性、混合性和中性发质四种类型。不同发质需要不同的护理方法:
油性发质:发丝软细,易出油、头痒,头皮容易长痘。建议隔一天洗一次,选择清爽去油型洗发水,洗发之后可以在发尾涂抹少量护发素。平时减少使用发胶、发蜡、发泥等美发产品,发膜护理一个月一次即可。
干性发质:发丝粗干、没有光泽,易蓬松分叉,易断,洗发两天之后发丝仍然干燥。这类发质选择洗发水时要避开碱性洗发水,选择滋润型洗发水,2~3天洗一次,每周进行一次发膜护理。洗发前应先理顺发丝,头屑集中的地方可使用头皮调理凝露,每周一次。除了使用护发素之外,还可以在发根处涂抹氨基酸类头发营养素。
混合性发质:头皮油腻,发梢干燥分叉,换季时易有头屑,洗发后发梢易干、发根难干。混合性发质的人群,日常要准备两套洗发水,一套油性和一套干性,根据头发状态选择合适的洗发水和洗发频率。建议两周进行一次发膜护理,注意避开发根,涂抹于发梢。平时尽量不要烫染头发;同时,日常要注重头部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经常梳头,使头皮分泌的油脂可以到达发梢。
中性发质:发丝柔滑,抚摸头发有顺滑感,洗发一天后仍然保持顺滑手感。中性发质人群使用的洗发水和洗发频率可以根据个人习惯安排,洗发间隔最好不超过三天,注意避免生活中损害发质的行为,根据习惯适度护理即可。
头皮瘙痒和头屑的解决方案
头皮瘙痒和头屑是常见的头皮问题,不仅影响外观,还可能带来不适感。以下是一些实用的解决方案:
- 日常护理:
- 使用温和的医用头皮护理膏,如纯肤头部护理膏,可以修复受损的头皮屏障,缓解瘙痒和头屑。
- 洗发前用棉签沾取碘伏擦拭头皮,帮助清洁头皮。
- 洗发时往水里加入适量盐水或生理盐水,头皮浸泡在水里按摩2-3分钟。
- 最后吹干头发后用按摩梳按摩头皮几分钟,能够强发育发。
- 生活习惯调整:
- 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 饮食上少吃辛辣、油腻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B、锌、铁的食物,如瘦肉、鱼、坚果。
- 减少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品的摄入。
- 避免频繁烫染头发,一年不要超过五次。
- 正确洗护:
- 使用温水洗头,避免过热。
- 选择适合自己发质的洗发水,避免使用清洁力过强的产品。
- 洗头时用指腹按摩头皮,不要用指甲抓挠。
- 控制洗头频率,油性发质可适当增加次数,干性发质则减少。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头皮健康的关键
合理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A、B2、B6、E,多吃动物肝脏、南瓜、土豆、卷心菜等食物,减少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
充足睡眠:保证每晚7-8小时的优质睡眠,避免熬夜。
适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代谢功能。
减少烫染:频繁的烫染会破坏头发结构,导致头皮问题加重。
正确洗护:使用温水洗头,避免过热;洗头时用指腹按摩头皮,不要用指甲抓挠;控制洗头频率,油性发质可适当增加次数,干性发质则减少。
定期梳理:使用宽齿梳或木质梳,避免静电产生;定期用头皮按摩梳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防晒保护:外出时注意头皮防晒,避免紫外线伤害。
减压放松:长期压力会导致内分泌失调,加重头皮问题,可通过运动、听音乐等方式减压。
通过以上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改善头皮健康状况,减少头皮瘙痒和头屑的困扰。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以排除皮肤病或其他健康问题。
结语
头皮健康是头发健康的基石,科学护发需要关注头皮和发质的双重健康。通过合理的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头皮状况,减少头皮瘙痒和头屑的困扰。记住,护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才能见到明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