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贵医附院珍贵历史档案仿真件制作完成,揭开“小协和”的过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贵医附院珍贵历史档案仿真件制作完成,揭开“小协和”的过往……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11A03XIK00

近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医附院)完成了一批珍贵历史档案的仿真件制作工作,这批档案共计800余件,涵盖了医院从创建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关键人物、规章制度、发展历程以及社会影响等多个方面,为深化医院文化建设、开展历史文化研究和院史展陈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20世纪50年代末的住院部花园,花园前是医院大门和门诊部

贵医附院创建于1941年抗日战争时期,由来自北京协和的杨济时、贾魁、杨静波、李瑞麟、管葆真等五位专家创建。建院初期,医院汇聚了王季午、朱懋根、周裕德、郭秉宽、李漪、熊汝成等大批医学精英,其中多数专家来自协和。医院在办院理念、规章制度、组织架构上亦多参照协和,形成了诊疗规范、治学严谨的优良作风,在当时被誉为“小协和”。

自2021年起,贵医附院党委宣传部组织人员多次前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贵州省档案馆、贵阳市档案馆等地,开展深入细致的档案查阅工作。期间,共查阅卷宗400余卷,涉及30000余页档案材料,查阅报纸3000余期,成功收集挖掘出大量医院珍贵的历史资料,并在多个重要史实的发现和考证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工作人员首次发现了1947年国立贵阳医学院及附属医院各学科及病房的物品仪器清册。这份清册是国立贵阳医学院首任院长李宗恩在北上担任北平协和医学院复校后首任院长前,为做好交接工作而亲自清点造册的。清册详细记录了普通病房、二等病房、头等病房、女病房以及手术室、产科、眼耳鼻喉科、牙科、X光科等各科室的财产和仪器,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国立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设备配置,是反映贵医附院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

1947年,国立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术室、X光科、普通病房仪器清单(来源: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在贵州省档案馆,工作人员挖掘到了与医院相关的大量珍贵历史资料,时间跨度从医院筹备创建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内容丰富,填补了医院这一时期档案资料的空白。其中,《国立贵阳医学院向北平协和医院采购医疗仪器及启运单据》《北京协和医院解剖教研室主任福顿教授推荐信》等档案的发现,进一步印证了贵医与协和的历史渊源,为讲述这段深厚历史提供了有力的历史依据。

贵医附院历任院主任签章(来源:贵州省档案馆)

此外,工作人员还在早期医院的公文中发现了杨济时、杨静波、王季午、李宗恩等医院历任院主任的签字及签章,这些签字和签章不仅体现了每一任院主任对医院发展的责任和贡献,更是医院历史传承的重要见证。同时,查阅到的《贵阳市军管会文教接管部接管贵医的布告》《贵医附院管理委员会当选人员名单》等档案,还原了1949年国立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被政府接管并重获新生,以及成立管理委员会、开始新院区建设的重要历史过程。

20世纪40年代,贵医附院为难胞用药械检的存根(来源:贵州省档案馆)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人员还挖掘到了贵医附院医务人员参加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援助海外等重要事件的历史资料。这些资料生动记录了贵医人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以医报国、为民服务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无论是1944年外科主任周裕德教授带领少数医护员工留守贵阳,坚持门诊工作并开办临时难民治病收容所,还是1951年贵州省抗美援朝志愿骨科手术队奔赴朝鲜前线抢救伤员,亦或是1976年贵医附院医师王宪文率医疗队赴几内亚比绍开展医疗援助,都彰显了贵医人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

《新黔日报》1951年9月6日报道省抗美援朝志愿骨科手术队即将启程赴朝鲜前线服务(来源:贵州省档案馆)

这批珍贵历史档案的仿真件制作完成,不仅为深化医院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更为广大职工和社会公众了解贵医附院的历史文化、传承医院精神提供了重要途径。未来,医院将继续加强历史文化研究和传承工作,努力将医院建设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的现代化医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