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扬州古城:历史文化的现代守护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扬州古城:历史文化的现代守护者

引用
中文国际
10
来源
1.
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409/03/WS66d6d230a310a792b3aba281.html
2.
https://www.sohu.com/a/807859253_121106832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207822
4.
https://www.jiangsu.gov.cn/art/2024/5/25/art_88959_11253199.html
5.
http://www.news.cn/fortune/20240422/dfc17c73d55a459585f858f0d8f71b9a/c.html
6.
http://www.wenming.cn/wmzthc/20240510/4676fcae1dd54dbabdbf2d7ffc60f687/c.html
7.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773e4afe4b03da919f5789f.html
8.
https://m.ycnews.cn/p/957571.html
9.
http://lw.news.cn/2024-05/13/c_1310774527.htm
10.
http://www.wenming.cn/wmzthc/20240511/50d98a723e464bb58c2cad46bdccfe8f/c.html

扬州,这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是南北文化交融的枢纽。从隋唐大运河的繁华,到明清盐商的鼎盛,再到近现代的商贸中心,扬州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巨变。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座古城也面临着基础设施陈旧、人口流失等挑战。近年来,扬州探索出一条独特的古城保护之路,不仅让千年古城焕发新生,更为历史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01

“绣花功夫”织补古城肌理

扬州古城保护的核心理念是“小尺度、渐进式、微更新”。这种“绣花功夫”式的保护方式,既保持了古城的历史风貌,又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

在东关街,一座名为“祥庐”的私家宅院成为游客打卡地。宅院主人杜祥开是土生土长的东关街居民,他见证了古城的变迁。“以前很多老街坊因为上厕所要跑公厕,都搬走了。后来政府投资改造街区,现在几乎每家都有卫生间、厨房,还通上了天然气,住老宅反而成了新时尚!”杜祥开感慨道。

这种以人为本的更新方式,让古城不仅保留了历史风貌,更增添了现代生活的便利。据统计,东关街区已有50多条街巷实施改造,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流创业。

02

“扬州路径”:古今交融的创新实践

扬州古城保护的另一大亮点是“古近今”三元素的融合。在广陵路,一座4层楼高的新中式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栋建筑原是广陵小学教学楼,设计师借鉴扬州何园中西合璧的建造灵感,为楼体加设中式回廊,并运用大量新中式元素改造外观内饰,让新旧空间交织碰撞。如今,这里已成为网红打卡地“广陵有盐”文旅街区。

在仁丰里,这种古今交融的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条呈鱼骨状的古街巷,保留着隋唐时期的街巷肌理,青砖黛瓦间却藏着不少现代元素。街巷深处,锔瓷工艺、雕版印刷、通草花制作等非遗文化与咖啡馆、文创店等现代业态相得益彰,让古老的街巷焕发出新的生机。

03

文化传承的现代演绎

扬州古城的保护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修复,更是一场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仁丰里游客中心,游客们正在体验漆扇制作。配色、勾漆、入水、提转……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一位印度尼西亚籍画家MAS Hedi Suryatna在体验后感叹:“漆扇受大家的喜爱,反映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创造出了新的体验场景,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在永乐琴坊,悠扬的古琴声吸引着游客驻足聆听。一位“00后”游客王蕊说:“到扬州一定得听古琴曲,今日得听《梅花三弄》,可以心满意足地回家了。”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正是扬州文化传承的生动写照。

04

共建共享:让古城成为“共享家”

古城保护的最终目的是让文化得以延续。扬州在古城保护中,特别注重原住民的参与和共享。在仁丰里,居民袁荔家门前的一隅之地被打造成景观花园,座椅与遮阳伞供往来路人歇脚。居民周阿妹主动报名参与“共享水池”项目,她说:“作为这条街的‘主人翁’,希望能让游客感受到扬州人的热情好客。”

这种共建共享的理念,让古城不仅是原住民的家,更成为游客愿意停留的“共享家”。据统计,仁丰里已有50多位老年居民享受到“爸妈食堂”的服务,百米一个的共享水池和几步一处的共享座椅,让街巷处处洋溢着温情。

05

从“护其貌”到“铸其魂”

扬州古城保护的成功,离不开持续的制度保障。早在1957年,扬州就制定了城市总体规划,为古城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后数十年历经五轮修规,始终坚持“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的原则。2017年,《扬州古城保护条例》的出台,更将古城保护上升为“城市意志”。

如今的扬州古城,不仅是一处旅游胜地,更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5.09平方公里的明清历史城区内,分布着500多条传统街巷,8.5万原住民在这里延续着千年文化传统。东关街、仁丰里、皮市街,每一条街巷都在讲述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扬州古城保护的实践,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它告诉我们,古城保护不是简单的复古,而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历史文化真正融入现代生活,让千年古城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