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武夷山:中国版庞贝城的秘密
探秘武夷山:中国版庞贝城的秘密
武夷山不仅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闻名于世,更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址而备受瞩目。其中,城村汉城遗址被誉为“中国的庞贝城”。这座西汉初年的闽越王城,历经两千多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见证了古代闽越国的辉煌与衰落。遗址内保存完好的城墙、宫殿、排水系统等,无不展示着当时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文明水平。如今,这里已成为游客探寻历史奥秘的重要目的地之一。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神秘的古城,揭开它尘封已久的故事。
一座被遗忘的王城
城村汉城遗址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又名古粤城、闽越王城。这座古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封无诸为闽越王,建立闽越国。城村汉城便是闽越王无诸受封时营建的一座王城,直到公元前110年,在诸王割据与集权统治的纷争中,闽越王城被汉武帝“一把大火”燃烧殆尽。92年的建都史,顷刻间,付之一炬,如恒星陨落,沦为废墟。
考古发现揭示古城秘密
城村汉城遗址于1958年第一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被发现,随后经过60多年的考古勘探与重点发掘,发现了城墙、城门、宫殿、作坊、墓葬等遗迹,出土了大量陶器、砖瓦、铁器、铜器等文物。这些发现为我们揭示了这座古城的布局和功能。
城村汉城遗址占地14.6平方公里,其中王城面积48万平方米。城址依山傍水,西倚武夷群峰,南北两侧岗阜山丘左右围护,崇阳溪由崇山峻岭中逶迤而来,以河为壕堑、山为墙屏,重重天然屏障合护而成金汤之固,彰显擅于“山形而水处”的闽越族人的智慧之作。
城内布局严谨规整,主次有序。城墙、城门、宫殿、作坊、墓葬等遗迹保存完好。城址遵循战国以来流行的都城营造规制,内城外郭,四面开东西南北4门及3处水门;东城门外的北岗、南岗分立“左祖右社”,是闽越庙、坛遗址;城内分处填筑高大而宽平的夯土台基,规模不等的宫殿苑囿错落矗立。
大型宫殿区居于城中心,由庭院、殿堂、东西厢房、东西廊庑、东暖房、浴池和西天井等组成,以殿堂为中轴,左右呈对称布局,前朝后寝,苑囿亭台穿插其中,蔚为壮观。在宫城的外围,分布着密集的手工业作坊和建筑遗址,官署区、居民区、手工业作坊区布列其中,造郭以居民,郭区外围则是贵族墓葬区。
先进的建筑技术与生活设施
城村汉城遗址展现了令人惊叹的建筑技术和生活设施。两组排水系统和三处进排水口遗存,这些陶制的下水管道,可将污水直排到城池外,实为先进便利。宫殿中的室内浴池为我国所发现的古代最早的宫内浴池,其供排水管道设施非常严密完备,是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其中还有回旋的管道,闽越人将水烧热,通过回旋管道的循环,给室内供暖取暖,再通过供水管道流入浴池,设计极显精妙。有人戏言,各类砖、瓦、供排水管道系统等建筑材料的应用是现代供暖系统的“前身”。
文化价值与历史意义
城村汉城遗址不仅是闽越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南方城市规划和建筑技术的重要实物资料。作为福建境内发现的唯一有城墙环绕的上古时期大型城市遗址,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闽越国历史的珍贵信息。
1999年,武夷山申报世界遗产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现场考察评估专家在城村汉城遗址实地考察后,深为闽越文明折服:“这是环太平洋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汉代王城遗址,是中国古代南方城市的一个典型代表,在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保护与传承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研究城村汉城遗址,2001年,福建省人民政府专门批复成立福建闽越王城博物馆。博物馆现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占地面积1公顷,建筑面积4100余平方米,拥有馆藏文物和标本1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近600件。
馆内“闽越历史之光”基本陈列贯穿闽越文化形态和汉城遗址主线,通过“闽越民族”“闽越王国”“闽越王城”和“世遗宝地”四个部分,逐级递进,集中展示了距今约2110年前南方少数地方政权,闽越国从汉封立国直到叛汉终被剿灭的百余年历史。展厅沙盘引进数字文物3D模型、多媒体投影、360°全息影像等现代技术手段,提升了展览的趣味性、互动性。
东方庞贝城的独特魅力
将城村汉城遗址与庞贝城相比较,可以发现两者在保存状态和文化价值上的相似之处。庞贝古城是一座被火山灰掩埋的罗马古城,千年之前的样貌得以保存至今。而城村汉城同样深埋地下,保存完整,被誉为“东方的庞贝古城”。
然而,城村汉城遗址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展现了中国古代南方城市的规划理念和建筑技术,尤其是闽越文化的精髓。它不仅是研究闽越国历史的珍贵资料,也是了解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筑技术的重要实物证据。
城村汉城遗址作为武夷山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主要项目,于199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2年12月29日,正式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这座承载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正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学者前来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