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能集团上半年增利不增收,旗下公司业绩波动大揭秘
浙能集团上半年增利不增收,旗下公司业绩波动大揭秘
今年上半年,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浙能集团”)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净利润62.68亿元,同比增长14.02%。然而,在这份亮眼的利润数据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营业收入同比下滑8.15%,出现了罕见的“增利不增收”现象。
作为浙江省属国有企业,浙能集团资产总额达3345亿元,旗下控股4家A股上市公司,业务涵盖电源建设、电力热力生产、煤炭流通经营、天然气开发利用等多个领域。截至2024年6月底,集团发电装机规模突破4120万千瓦,年统调煤机发电量和供煤量占全省一半以上,天然气年供应量占到全省天然气消费量的70%以上。
“增利不增收”之谜
浙能集团上半年净利润的逆势增长,主要得益于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其中,主营新能源的浙江新能表现亮眼,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5.95亿元,同比增长16.06%;净利润4.46亿元,同比增长49.92%。而核心上市公司浙能电力也实现了净利润39.27亿元,同比增长41.33%。
然而,集团整体营业收入的下滑,反映出传统能源业务正面临严峻挑战。作为以煤电为主的地方能源集团,浙能集团控股及代管的60万千瓦以上煤电机组装机容量占比高达79.17%。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煤炭价格波动、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都对集团的营收造成了影响。
控股公司业绩波动
浙能集团旗下多家控股公司上半年业绩出现波动。其中,光伏背板龙头中来股份营收30.8亿元,同比减少46.53%,归母净利润亏损3.06亿元。中来股份表示,业绩下滑主要受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行、海外贸易摩擦加剧等因素影响。
另一家上市公司宁波海运也出现亏损,上半年营业收入10.39亿元,同比减少2.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1838万元。宁波海运表示,亏损主要由于国内沿海散货运价持续处于历史低位,以及周边新建路网分流导致运输业务毛利大幅减少。
新能源转型之路
面对传统能源业务的挑战,浙能集团正积极谋求转型。在光伏领域,集团通过控股中来股份,布局电池片、组件等产业链环节。同时,旗下浙江新能在新疆、甘肃、青海和宁夏等地大力发展光伏电站业务。截至2024年6月底,浙江新能控股光伏装机容量达266.6万千瓦。
在核电领域,浙能集团深度布局,参股多个核电公司及核电项目。2024年上半年,通过投资核能企业获得近5亿元股利。同时,集团还在积极加码核能业务,向中广核苍南第二核电有限公司增资近10亿元。
在储能领域,浙能集团通过萧山发电厂建设浙江省首个大容量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规模达50MW/100MWh。该储能电站投运以来,已累计响应调度指令超2800次,为浙江电网削峰填谷总计超2亿千瓦时。
未来展望
浙能集团正站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转型的十字路口。虽然上半年出现“增利不增收”的矛盾现象,但这也反映出集团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已初见成效。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新能源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然而,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如何平衡传统能源业务的稳定发展与新能源产业的快速扩张,将是浙能集团未来面临的重要课题。
在能源转型的大潮中,浙能集团正以坚定的步伐,向着绿色低碳的未来迈进。虽然转型之路充满挑战,但凭借其在新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和技术创新,集团有望在未来的能源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