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生态保护成效显著:水体面积连续20年扩大,生物多样性持续提升
青海湖生态保护成效显著:水体面积连续20年扩大,生物多样性持续提升
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水体面积达到4650.08平方公里,较去年同期增加28.1平方公里,自2005年以来连续20年保持扩大态势。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不仅是青海湖生态保护成效的有力证明,更展现了我国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显著成就。
青海湖水体面积的持续扩大,得益于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处副处长孙建青表示,除了受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趋势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当地持续不断地推动生态修复和综合治沙治水工作。
在青海湖东北部沙化区域,通过“以封为主,封造结合”的治沙方法,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治理50余万亩,草地综合植被盖度达到60%。布哈河作为青海湖最大的支流,其流域面积稳定增加,水质优良率达到100%。此外,哈尔盖河、泉吉河、黑马河、沙柳河、倒淌河、甘子河、吉尔孟河等多条河流持续为青海湖补充水源,确保了湖泊水量的稳定增长。
生态监测数据显示,青海湖的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目前,青海湖湟鱼资源量增加近46倍,记录鸟类种群达281种,全年栖息水鸟数量达60.6万只,普氏原羚数量已由保护初期的不足300只增加到现在的3400余只。这些数据背后,是青海湖生态保护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和科学管理。
为了进一步提升青海湖的生态保护水平,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正在稳步推进。目前,青海省已完成本底调查、范围分区、体制建设、保护修复、矛盾调处、监测监管、宣传科普和社区发展8个方面55项任务,形成65项成果。青海湖国家公园的创建,将为青海湖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副局长马天成表示,青海湖国家公园的创建,不仅要保护好生态环境,更要让周边群众成为国家公园建设的受益者。通过“公司+合作社+群众参与”的模式,青海湖景区已辐射带动周边8个乡镇2万余名群众从中受益,真正实现了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推进。
青海湖的生态保护成就,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未来,随着青海湖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片被誉为“青色的海”的美丽湖泊,将以更加壮美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