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莲花山公园女厕爆满,潮汐公厕来救场!
深圳莲花山公园女厕爆满,潮汐公厕来救场!
11月17日,为期9天的深圳簕杜鹃赏花周在市民游客的热烈参与中圆满落幕。据统计,本届赏花周莲花山公园主会场共接待市民游客约83万人次,同比增长20%。然而,在这场盛事背后,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再次凸显——女厕排队。
女厕门前的“长龙”
赏花周期间,莲花山公园的女厕门前每天都排起长龙。一位带着孩子的母亲无奈地表示:“为什么女厕所要排这么长的队,男厕所却不用?”这个问题道出了许多女性的心声。
事实上,这种现象并非个例。新华社“焦点”栏目记者走访多地景区、商场、机场、火车站等公共场所发现,女厕所排队现象普遍存在,尤其在节假日,排队等候时间长依然是女性如厕的一大痛点。
“潮汐公厕”应运而生
面对这一难题,深圳开始探索创新解决方案。2023年,深圳市南山区率先试点“潮汐公厕”项目。这种公厕在设计上别具匠心:在男女厕位实现1:2的基础上,还在男女厕中间设置两个潮汐厕位,以两道可以上锁的门隔开。当一侧人数较多时,可由工作人员打开连接潮汐厕位的门,缓解厕位紧张状况。
目前,这种新型公厕已在南山区多个公园建成6座。以小南山公园为例,其“潮汐公厕”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高峰期的需求,通过灵活调整厕位分配,有效平衡了男女如厕需求。
从“标配”到“智配”
除了潮汐公厕,深圳还在多个公共场所安装了智能导厕系统。在莲花山公园,人们可以在厕所门口的大屏幕上实时查看厕位空余情况,以及周边公共厕所信息。这种智能化管理不仅提高了厕所使用效率,也提升了市民的如厕体验。
从“将就”到“讲究”
近年来,深圳在公共厕所建设上不断推陈出新。例如,深圳机场的智慧导厕系统、长沙南站的女士专用卫生间等,都体现了对女性如厕需求的充分考虑。这些悉心为女性考虑的厕所设计,让城市更加温暖和包容。
平等如厕,城市文明的新标尺
“厕所是社会文明的尺度。在厕所这件事上,男女平等不是男女厕所面积相等、厕位相等,而是女性应当拥有与男性平等的如厕权利。”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厕所专委会副秘书长梁骥如是说。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2016年批准颁布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人流量较大地区女性厕位与男性厕位比例应为2:1。但据了解,这一行业标准并非强制性条文,在实际规划和建造中,仍有大量达不到这一标准的公共厕所存在。
深圳等地的创新实践,为解决这一普遍性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何尽快将这些尚在试点阶段的新举措进行优化和推广,是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题中应有之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女厕排队这一困扰女性多年的问题,终将得到圆满解决。而深圳的“潮汐公厕”,或许正是这一转变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