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馆古埃及文明探秘:罗塞塔石碑的秘密
大英博物馆古埃及文明探秘:罗塞塔石碑的秘密
大英博物馆的古埃及文明展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埃及文物收藏地之一。馆内藏有超过10万件古埃及文物,从早王朝时期的陶罐到罗马统治时期的圣甲虫雕塑,涵盖了古埃及3000多年的历史。这些珍贵文物不仅展示了古埃及的艺术成就,更为研究古埃及文明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罗塞塔石碑:解读古埃及文明的关键
在众多展品中,罗塞塔石碑无疑是镇馆之宝。这块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的花岗闪长岩石碑,高112.3厘米、宽75.7厘米、厚28.4厘米,重达762公斤。石碑上刻有同一段诏书的三种语言版本:古埃及象形文字、世俗体和古希腊文。这种独特的三语对照写法,为近代学者解读失传已久的古埃及文字提供了关键线索。
罗塞塔石碑最早是在1799年时由法军上尉皮埃尔·弗朗索瓦·札维耶·布夏贺在埃及港湾城市罗塞塔(今日亦称为拉希德)发现,但在英法两国的战争之中辗转到英国手中,自1802年起保存于大英博物馆中并公开展示。
石碑的内容主要是托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时的纪念诏书,由一群生活于埃及托勒密王朝时代的祭司所制作。特别的是,在当时的古埃及,法老早已流行讲外语,不懂传统文字的写法,只有祭司们还掌握着埃及象形文的撰写方式。
罗塞塔石碑的发现对古埃及文明研究具有重大意义。19世纪初期,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第一个证明碑文中曾多次提及“托勒密”这个名字的发音。法国学者商博良则利用他曾破译科普特语的知识,第一个成功确认埃及象形文既表音也表意的理论假设,第一个破解“图特摩斯”和“拉美西斯”名字的象形茧,这重大发现之后成为解读所有埃及象形文的关键线索。
大英博物馆与古埃及文明研究
大英博物馆不仅是罗塞塔石碑的保存地,更是古埃及文明研究的重要中心。博物馆的古埃及文物收藏涵盖了从公元前3100年到公元396年的历史,包括雕塑、石碑、木乃伊、护身符等各类文物。这些藏品不仅展示了古埃及的艺术成就,更为研究古埃及的历史、宗教、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近年来,大英博物馆持续举办各类古埃及文明主题展览,吸引了大量观众。2025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也将举办“图坦卡门与萨卡拉的秘密”大型古埃及珍宝展,展出近250件来自埃及国家博物馆等机构的珍贵藏品,进一步推动了古埃及文明的研究和传播。
结语
罗塞塔石碑作为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不仅是古埃及文明的重要见证,更是人类破解古老文字、解读历史的关键。通过这块石碑,学者们得以重新认识古埃及文明,让这段辉煌的历史重见天日。大英博物馆的古埃及文明展区,不仅是文物的展示地,更是人类文明研究的重要基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学者和游客前来探索古埃及文明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