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尚书第:五福堂里的文化宝藏
探秘尚书第:五福堂里的文化宝藏
泰宁尚书第建筑群,又名“五福堂”,位于福建省泰宁县城内,是明朝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李春烨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建造的府第,被誉为“江南第一民居”。这座占地5400平方米的宏伟建筑群,以其独特的建筑布局、精美的装饰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学者前来探访。
精妙绝伦的建筑布局
尚书第建筑群坐西朝东,由五幢主宅和八栋辅房组成,沿甬道一字排开,共有房屋120余间,全部采用砖石木结构。每幢主宅均为三进院落,中厅堂使用减柱扛梁造法,木柱粗大,直径达0.45米,础石雕刻精美,展现了明代建筑的典型风格。
天井四周设有回廊,地面铺设花岗岩石板,方砖墁地,既实用又美观,同时增强了空间的通透性。北端进门处设仪仗厅和接客厅,显示了府第的等级与接待功能。
精美绝伦的装饰艺术
尚书第建筑群的装饰艺术堪称一绝。门楼、柱础等处的石雕工艺精湛,如抱鼓石上的双狮戏球、云龙图案以及莲花座等;木构件则以斗拱和枋梁雕刻见长,细节处理细腻。
五重门楼上嵌有“尚书第”、“四世一品”、“曳履星辰”等石刻匾额,不仅彰显了主人身份,还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这些装饰艺术与整体建筑完美融合,展现了明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
尚书第不仅是李春烨家族地位的象征,也反映了明代官宦住宅的建筑风貌,对于研究明代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具有重要意义。其严谨的布局、精美的装饰以及深厚的历史背景,使其成为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保护与传承的现代使命
近年来,泰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尚书第建筑群的保护工作。2021年,投入4.5亿元,采用“微改造”的“绣花”功夫,对尚书巷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改造提升。截至目前,已累计修缮历史建筑50余栋,修复古城巷道肌理3.5公里,再现了古城的历史风貌。
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尚书巷打造梅林戏艺术传承中心、非遗博览苑、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等文化艺术新地标。同时,街区始终坚持保护与活化利用并举,培育茶馆、休闲吧、民宿客栈等一批特色业态,让古建筑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
泰宁尚书第建筑群,这座承载着明代辉煌历史的府第,如今正以崭新的姿态,向世人诉说着中华文化的永恒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