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别再催了!陪孩子写作业的正确姿势你get了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别再催了!陪孩子写作业的正确姿势你get了吗?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21880835_103374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写作业是每位家长和孩子都绕不开的话题。不少家庭因为作业问题,亲子关系变得紧张,甚至引发"亲子大战"。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正确陪伴孩子写作业呢?本文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家长在陪伴孩子写作业时应该扮演的角色和采取的方法。

作业本身是对孩子学习情况的评估和反馈,是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的良好契机,家长应当如何看待陪孩子写作业这件事?如何把握正确的陪伴方式?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陪孩子写作业的正确打开方式——家长要做的是陪,而不是催!

明确作业的意义与家长的角色

首先,我们要明白老师布置作业的真正意义。作业不仅是对学生已学知识的巩固复习、技能训练、拓展运用,更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和反馈,对新课的准备和预习。它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自我反思,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能将作业发挥出这些作用,才是孩子完成作业的意义。

那么,家长在陪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家长当然需要陪孩子写作业,因为这是一种高质量的亲子陪伴。但这里的陪,不是监视,不是催促,而是以一种观察者、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身份参与其中。家长要明确,陪写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形成稳定且自信的学习情绪,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有边界感的陪伴

家长篇:做到有边界感、高质量陪伴

  1. 建立稳定的情绪

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出错是难免的,正是因为有不会做的题目才更需要学习。因此,家长在陪孩子写作业时,需要做好心理建设,降低预期,保持稳定的情绪。家长稳定的情绪,也会让孩子耳濡目染,在学习中保持良好的情绪。

  1. 不临时增加作业量

与孩子一起提前定好作业量,不临时加量,否则只会引起孩子的厌学情绪。作业是检验孩子学习效果的工具,而不是惩罚孩子的手段。

  1. 给予正向反馈,培养成就感

在整个陪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家长要尽可能地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哪怕是最小的进步,都值得被关注。正向反馈的给予会让孩子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成就感。例如,孩子的每项作业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就奖励他一个赞,等积攒到一定数额可以兑换奖励。

关于奖励,也有几点提醒:

  • 第一,奖励本身一定是有意义的,切忌过多采取物质奖励,要以精神奖励为主,比如和父母一起去动物园,和好朋友一起野餐。

  • 第二,奖励可以是随机的,比如借助抽盲盒的形式,让孩子把心愿写在小纸条上,放在一个盒子里,每次兑换奖励时,进行抓阄。

  • 第三,家长一定要守信用,否则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孩子篇:把作业的主体权还给孩子

  1. 写作业前,让孩子安排作业计划

让孩子每天将各科作业进行规划,比如不同科目的作业完成的先后顺序和时间,采取先易后难的方式。家长可以帮孩子参考计划是否合理,并提出建议,但不要一开始就强迫孩子按家长的计划完成,可以和孩子商量着来,不断调整。

  1. 写作业过程中,鼓励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家长首先要做到不催促、不纠正、不打断,尽量减少孩子注意力的分散。其次,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状态,做到对孩子的学习情况心中有数,并在日后的学习中对薄弱项进行针对训练。当孩子遇到难题求助时,家长只提供必要的支持,比如解题思路和方法的点拨,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答案。

  1. 作业完成后,让孩子自主检查

在孩子完成作业后,家长要把检查的权利交给孩子,让孩子自主检查。自主检查有助于孩子对题目进行二次思考,独立的思考过程能够让孩子举一反三,形成能力。

陪写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放学,对孩子来说就是放松的信号,而放学后再次让他进入学习状态会引起反抗情绪。所以在正式写作业之前,家长要做好"两准备、一营造"。

  1. 生理准备

回家后让孩子先上厕所、喝水和吃东西,为写作业做好生理上的准备。

  1. 心理准备

在孩子吃水果、点心时,家长跟孩子聊聊当天学校发生的事、学习的内容,帮助孩子放松心情,从放学的放松状态过渡到学习状态。

  1. 营造学习环境

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的空间和舒适的桌椅,书桌上只放学习用具,避免出现玩具之类的分散孩子注意力的物品。一个适合学习的环境,能让孩子更专注于作业。

实践类作业怎么陪

除了学科作业,孩子还会有手抄报、手工制作、实践活动等各种各样的实践类作业。面对这类作业,孩子往往难以独立完成,需要家长的指导和协助。那么,家长应该如何陪伴孩子完成实践类作业呢?

  1. 明确实践类作业的意义

实践类作业源于孩子真实的生活情境,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完成任务。孩子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求知欲和探索欲被激发,审美、创造、表达等综合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也随之增强。因此,实践类作业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家长扮演支持者角色

在面对实践类作业时,家长应当扮演"东风"般的支持者角色,而非"舵手"。这意味着家长应该适时提供资源、激发兴趣、引导思考,而不是直接介入解决问题,甚至全权代理。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主权,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成长。

  1. 注重过程,适当辅助

为了帮助孩子真正获得锻炼和成长,同时避免过度干预,家长在陪伴孩子完成实践类作业时,应注重过程,适当辅助。家长可以关注孩子在写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适时为孩子提供帮助,或者在老师的建议下有选择地进行辅助。但切记不要直接给出解决方案,而是引导孩子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1. 资源助力,积极支持

在完成实践类任务时,孩子可能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和整理资料,还需要一些特定的材料和工具。家长可以为孩子准备必要的材料和工具,提供恰当的参考资料,确保他有充足的资源进行创作和探究。但同样重要的是,要让孩子自己决定如何使用这些资源。

  1. 激发兴趣,深化思考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围绕实践类作业进行研究,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引导他进行深入的探索和思考。家长可以分享自己的见解,但避免直接给出答案,要给孩子充足的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空间。这样的互动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到更多知识。

  1. 鼓励表达,积极反思

在孩子完成实践类作业后,无论成果如何,家长都应该给予正面的反馈和鼓励。赞赏孩子的努力和尝试,而不仅仅是注重结果。同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回顾整个实践过程,讨论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可以改进,以及下次如何做得更好。这样的反思过程有助于孩子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实践能力。

结语

陪孩子写作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只要我们明确了作业的意义、掌握了正确的陪伴方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并在实践类作业中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引导,就一定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记住:家长要做的是陪,而不是催!让我们用耐心和爱心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吧!

本文原文来自《父母必读》杂志,作者张笑雨、宋雅婷(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峪第二小学)。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