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炳:从“皮革大王”到“百校之父”的慈善人生
田家炳:从“皮革大王”到“百校之父”的慈善人生
1919年,田家炳出生在广东梅州一个书香世家。16岁那年,父亲不幸去世,他不得不中断学业,继承父业。从广东到越南,再到印尼,最后扎根香港,这位客家子弟用坚韧精神和商业智慧,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化工帝国,成为香港知名的“皮革大王”。
然而,田家炳的人生远不止于此。这位企业家在事业有成后,毅然将大部分财产投入慈善事业,特别是教育领域。截至2018年,他在中国范围内累计捐助了93所大学、166所中学、41所小学,以及约20所专业学校和幼儿园。此外,他还捐建了1800余间乡村学校图书室、29所医院、近130座桥梁及道路,以及其他200多宗文娱民生项目。
田家炳的善举赢得了广泛赞誉。他先后获得英女皇荣誉奖章、MBE勋章、大紫荆勋章等荣誉,多所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还将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以表彰他的卓越贡献。
更令人敬佩的是,田家炳在慷慨捐赠的同时,始终保持简朴的生活作风。他每天清晨六时起床,饮食简单规律,很少应酬,甚至会乘坐地铁上班。他的寓所离地铁站很近,儿女们要来接送他,他都尽量劝说他们没有必要。
田家炳曾说:“人生要对社会有益,甚至不惜损己利人。”这句话完美诠释了他的慈善理念。他不仅捐建学校,还关注教育质量的提升。他设立田家炳基金会,持续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他的资助下,许多学校建立了先进的实验室和图书馆,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田家炳的善举影响深远。他捐建的学校遍布全国各地,许多学子因此获得了更好的教育资源。他的行为也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公益事业,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2018年7月10日,这位被誉为“中国百校之父”的慈善家与世长辞,享年99岁。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流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什么是真正的慈善家风范。在田家炳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企业家的责任担当,更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高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