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罗阳:用生命托举中国航空事业的腾飞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罗阳:用生命托举中国航空事业的腾飞

引用
澎湃
14
来源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955201
2.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327589
3.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281d22e5c600d265bc84d54d15521b1a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07A03BNQ00
5.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12A064KN00
6.
https://new.qq.com/rain/a/20240710A08J7M00
7.
http://edu.people.com.cn/n1/2024/0429/c1006-40226573.html
8.
https://www.12371.cn/2024/04/23/ARTI1713831788914371.shtml
9.
http://rwxy.xjtu.edu.cn/info/1091/10063.htm
1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D%BC-15
11.
https://www.ourchinastory.com/cn/10349/%E6%AD%BC-15%E6%88%98%E6%9C%BA%E6%88%90%E5%8A%9F%E9%A6%96%E9%99%8D%E8%88%AA%E6%AF%8D%20%E6%80%BB%E6%8C%87%E6%8C%A5%E7%BD%97%E9%98%B3%E7%B4%AF%E5%80%92%20%E5%86%8D%E6%B2%A1%E8%B5%B7%E6%9D%A5
12.
https://www.chenxi.gov.cn/chenxi/c132114/202412/cd2cbfca737a4798a25e6d9a68494806.shtml
13.
https://med.cqu.edu.cn/info/1379/1487.htm
14.
https://kjt.ah.gov.cn/kjzx/ztzl/gxrybz/121333191.html

2012年11月23日,中国第一款舰载战机歼-15成功首次降落航母,这是解放军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然而,就在两天之后,为研发歼-15殚精竭虑的总指挥罗阳,却累倒在航母旁,再也没有站起来。

罗阳1961年出生于辽宁沈阳,在部队家属大院里长大。他曾说“我是军人的孩子,我的梦想是国防军工”,所以高考填报的志愿全是军工类,并以优异成绩入读著名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的是高空设备制造。

大学毕业后,罗阳被分配到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该所主要负责战机总体设计和研究,空军现役大部份战机都出自该所专家的手笔。自此他与战机打了一辈子交道,从设计员做起,再转到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沈飞),并晋升至总经理、董事长。

罗阳任董事长、总经理期间,“沈飞”发展迅速,中国第二款隐形战机、极可能成为另一款舰载机的歼-35,也是在罗阳任内首飞。当然,罗阳留名不是他的职位有多高,而是他对中国战机发展的鞠躬尽瘁。他曾说:“我们最大的追求,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我国的先进战机能够早日装备部队,使我国的国防工业能够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踏入21世纪,中国决定发展航空母舰,开山之作是把乌克兰一艘未完工舰母,改建成自己的“辽宁舰”。舰母必须有舰载机,否则难有真正军事意义,而研究中国第一款舰载机重任,落在“沈飞”和罗阳肩上。这款舰载机,便是后来的“飞鲨”歼-15战机。

虽然有一些参考资料,惟设计、生产舰载机的难度,比一般战机大得多,而且时间紧迫,作为项目总负责人的罗阳压力如山;他除了舰载机外,还承担着多个重点型号的任务。歼-15项目由罗阳任总负责人,该款战机至今生产了最少60余架。

按照程序,全新舰载机会由设计单位先定型,再作生产。为了提高效率,罗阳打破老规矩,将两个单位的研制人员整合为一个团队;为了让舰载机更优秀,他总是给设计人员最大创新空间,让他们立足技术最前沿,如果设计令制造有困难,他就想办法去解决。

那些日子里,罗阳每天工作接近20小时,他手总是拿着两个本子,一个是所有攻坚项目进度表,另一个是密密麻麻的计算数据,以及他对技术难题的解决设想。他说:“我们没有任何选择,必须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经过多年攻关,中国第一款舰载机歼-15于2009年首飞。到了2012年11月,歼-15迎来至关重要的降落航母试验,该日子比西方专家的推算提早了很多。

此前一周,罗阳曾奔波珠海和北京,出席航展活动和开会,再马不停蹄地赶到大连的辽宁舰。上了航母,担任现场总指挥罗阳顾不上休息,才把东西放好便上了塔台。

同事见罗阳十分疲累,劝他先休息一会,罗阳却说:“前面耽误的活儿太多了,得赶回来。”就这样,罗阳白天不断在航母各监测点检查,晚上又参加试飞人员的协调会......

11月23日上午,一架歼-15飞临辽宁舰上空,站在甲板安全位置的罗阳念叨着:“大转弯.....放起落架.....放尾鈎.....。”终于,歼-15机轮触及甲板,尾鈎牢牢钩着阻拦索,稳稳地停了下来。

歼-15成功着舰了,这是航母形成战斗力的关键一步,辽宁舰上人群欢呼四起。

罗阳心里同样激动,可是他知道没到庆祝时候;默默转身回到了船舱,他还要想很多后续的问题,要了解歼-15着舰后关于拖动、入库、保养等方面的事情......

24日,歼-15战机继续在辽宁舰上完成起降等动作,试验圆满结束。罗阳给妻子打电话,说对此次成功感到非常欣慰,那是他和家人最后一次通话。

25日中午,辽宁舰回航靠岸,累极了的罗阳刚下船就倒下。他马上被送到附近医院抢救,惟3小时后终告殉职,年仅51岁。

罗阳因公殉职,自发为他送行的各界人士有逾万之多,很多与他共事的同事都泣不成声。罗阳的母亲吴传英说:“我就觉得他没有走,我特意把罗阳的照片放在卧室,我就看他,就仿佛他一直在陪着我。”

罗阳生前留下的这段话,母亲吴传英常常会拿出来读一读,她觉得儿子还在以另外一种方式陪伴着自己。坚定初心,用忠诚建设航空强国。我们最大的追求或者说是理想,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我们国家的国防工业、先进的战机能够早日装备部队,使得我们的国防工业能够更加强大起来。

这是罗阳生前在一次采访中留下的影像。出生于军人家庭的罗阳从小就萌生了航空报国的理想,在他的高考大学志愿表中,三大航空院校和飞机制造专业赫然在列。大学毕业后,罗阳来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阳所负责设计工作,2002年调至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此时,正赶上我国国防武器装备急需升级换代的时代,罗阳和他的团队接到了一个重要任务——为中国研制第一代航空母舰舰载机。

从接到舰载机任务那天起,罗阳和他的团队就一直奋战在研制现场。在任务最后冲刺的一个月,每天工作时间长达20小时。要克服很多这样那样的困难,感觉到一定的压力。在你把一件一件的工作想方设法做好的过程当中,可能没有时间去感觉压力,但是在全力以赴地工作、去克服解决问题的时候,有的时候就会把压力忘掉。

2009年8月底,作为航空母舰打击力量的歼15舰载机成功完成了陆基首飞,创造了新机研制提前18天总装下线、从设计发图到成功首飞,仅用10个半月的奇迹。

如果梦想有捷径,这条路一定叫坚持。如果把航空母舰比作手枪的话,那么舰载战斗机就是它的子弹。为了这枚子弹能够全速前进,从青年时期开始,时间在罗阳这里似乎永远没有分岔,直达信念的终点。这是一份1978年的高考志愿书。在这份志愿书中,出生于军人家庭的罗阳,高考志愿全是军工类,在他填报的五个志愿中,有三个都是航空院校以及飞机制造专业。从那时起,航空报国就成为了罗阳坚定的信念。那一年,他如愿以偿,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录取,航空梦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罗阳曾说:“我们最大的追求,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使我国的先进战机,能够早日装备部队。”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12年11月18日,刚刚从珠海航展返回沈阳的罗阳,连回家收拾行装的时间都没有,只是让人匆忙取来了一件棉衣,便赶到大连参加歼15舰载机的首次着舰试验。质量是咱们沈飞人的生命,我们一手托着国家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生命,必须要高度重视飞机质量。

这句话,罗阳生前一直挂在嘴边。在沈飞航空博览园的罗阳纪念馆里,我们看到了罗阳在辽宁舰上生活宿舍的模拟现场,在这间五六平方米的小房间里,罗阳每天都在认真工作,与团队成员制定调试方案。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罗阳每次都会近距离观察飞机起降,最近时不到20米,发动机轰鸣声震耳欲聋。

2012年11月23日,歼15舰载机首次成功降落航母辽宁舰,一举突破了滑跃起飞、阻拦着舰等关键技术,完美上演了“刀尖上的舞蹈”。这一历史性的突破,标志着中国战斗机实现了从陆地向海洋的历史性跨越。

2012年11月25日上午,大连港码头热闹非凡、喜气洋洋。胜利完成中国首次航母舰载机着舰任务的“辽宁号”凯旋,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慢慢走下了舷梯。此时大家也注意到,罗阳的表情,显得十分疲惫。这是罗阳留给人们的最后一个背影,几小时之后,罗阳永远地离开了他钟爱的航空事业。

时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党委书记的谢根华追忆道:“我们发现他情况不对就赶紧送到医院,经过了3个多小时的抢救,25日上午12时40分,罗阳同志因心肌梗死不幸病逝。群众的电话说,希望罗阳同志回到他工作的岗位上去看一看,然后我们就接受了这个安排,让罗阳同志最后看一眼他生前战斗过的地方,这也是实现他人生抱负的地方。”

运送罗阳遗体的灵车回到沈飞的当晚,数千名员工排成长队等候在路边,人们自发组成车队,打开车灯,为罗阳照亮回家的路。灵车还特意驶过了罗阳母亲的窗前,让他最后再“看望”一下自己的母亲。

罗阳的母亲吴传英说:“我就觉得他没有走,我特意把罗阳的照片放在卧室,我就看他,就仿佛他一直在陪着我。”

战机腾空,英雄长眠。罗阳用生命托举起了中国航空事业的腾飞,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来人继续前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