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特内里费空难到纳什维尔机场:跑道入侵警钟再响!
从特内里费空难到纳什维尔机场:跑道入侵警钟再响!
1977年3月27日,西班牙特内里费岛的洛司罗迪欧机场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航空事故。两架满载油料与人员的波音747大型客机在浓雾中相撞,造成583人死亡,成为航空史上最严重的跑道入侵事故。
40多年后的今天,跑道入侵这一航空安全问题仍然困扰着全球的机场和航空公司。2023年1月13日晚8点,美国旧金山国际机场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场景:一架加拿大航空的A320客机在滑行道上准备起飞,而美联航的一架客机正准备降落。两架飞机仅相差几米,千钧一发之际,加航机组及时复飞,避免了一场可能超过特内里费空难的惨剧。
跑道入侵:航空安全的隐形杀手
跑道入侵(Runway Incursion)是指在机场活动区内,航空器、车辆或人员错误地出现在指定用于航空器着陆和起飞的地面保护区的情况。这种错误可能导致严重的航空事故,甚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近年来,跑道入侵事件屡见不鲜。2018年12月13日,香港国际机场发生了一起典型的跑道入侵事件。当时,一架庞巴迪环球5000型公务机在北跑道着陆后尚未完全离开跑道,航空交通管制员就向一架即将进场的南航波音737-81B型客机发出了着陆许可。两架飞机最接近时相距仅1000多米,所幸未造成事故。
为什么跑道入侵难以根绝?
分析近年来的跑道入侵案例,可以发现导致这类事件的原因多种多样:
人为因素:管制员的疏忽、机组人员的误解或疲劳驾驶,都是常见的原因。例如,香港机场的事件中,管制员认为公务机已离开跑道,实际上该机离开时间比平均值长出70%。
天气因素:低能见度天气(如大雾、夜间)会严重影响飞行员和管制员的判断。旧金山机场的事件就发生在夜间,视线不佳是导致危险情况的重要因素。
机场布局和运行压力:繁忙机场的高运行密度、复杂的跑道布局,都增加了跑道入侵的风险。特别是在航班高峰期,管制员和机组人员都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容易出现失误。
科技助力:预防跑道入侵的新进展
面对跑道入侵这一航空安全难题,全球航空业都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目前,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系统已经开始投入使用:
高级场面活动引导与控制系统(A-SMGCS):通过整合雷达、ADS-B、气象信息等多种数据源,提供机场场面的全方位监控,帮助管制员及时发现潜在的冲突。
增强型视觉系统(EVS):利用红外、毫米波雷达等技术,为飞行员提供穿透雾、黑夜等恶劣天气的视觉辅助,提高 situational awareness。
自动化决策支持系统: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跑道入侵风险,提前预警。
标准化操作程序(SOP)和培训:虽然不是技术手段,但加强人员培训、严格执行标准化操作程序,仍然是预防跑道入侵的重要环节。
安全永远在路上
尽管科技不断进步,但跑道入侵的风险仍然存在。2024年,华东地区管理局发布的安全风险提示中,特别强调了国庆期间由于运行量增大、天气变化等因素,跑道入侵风险可能上升。这说明,航空安全是一个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的课题。
从特内里费空难到最近的纳什维尔机场事件,历史和现实都在提醒我们:在航空安全面前,任何细节都不能被忽视。通过持续改进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以及推广先进技术支持系统等方式,我们才能更好地保障每一位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毕竟,安全,才是航空业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