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剂还没弄明白,小分子靶向药又来了,它们都能治类风湿关节炎吗?
生物制剂还没弄明白,小分子靶向药又来了,它们都能治类风湿关节炎吗?
李护士:关阿姨,这是韦大夫给您新开的药—乌帕替尼,治疗类风湿的!
关阿姨:是啊,我听韦大夫说了,但我还是有些担心。几年前我打针用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也是一种新药,名字还挺长挺难记的,治疗效果不是太好,不知道这个药效果怎么样。
韦大夫:关阿姨,乌帕替尼属于小分子靶向药,也是一类治疗类风湿的新药,一部分对于传统抗风湿药生物制剂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用了后病情都得到了控制,不用太担心。
止痛药→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激素→生物制剂……?相信不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都有这样的用药过程,从最初的口服止痛药,发现病情控制不住,于是开始使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各类抗风湿药,但结果依旧不理想,便在风湿科医生的建议下加用激素。有的患者服用激素后病情控制住了,但激素一减量就反弹,同时激素导致的骨质疏松、肥胖等不良反应也逐渐显现;还有的患者服用激素后关节症状有减轻,但CRP、血沉却一直不降,也不敢减停激素。于是这类患者开始使用生物制剂治疗,但也存在着效果不佳或者减药停药困难的情况。
那么这些患者接下来该如何用药呢?小分子靶向药也许是一个选择。
什么是小分子靶向药?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涉及体内多条细胞信号转导途径激活,从而导致多种细胞因子含量发生变化,药物治疗仍是目前控类风湿关节炎病情进展的主要手段。特异性针对信号转导途径中某些信号分子的靶向性治疗药物因其较快的起效速度和显著的治疗效果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小相对分子质量药物因其较好的安全性而成为研究的焦点,并由此开发出以JAK-STAT信号通路为“靶点”的JAK抑制剂,如托法替布、巴瑞替尼、乌帕替尼等。
小分子靶向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有什么特点呢?
目前常用的类风湿治疗药物,无论是激素,还是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等,它们对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非靶向治疗。就好比一个人射箭,但找不到箭靶,只好往四面八方射出许多箭,希望其中有几支能射中箭靶。这也就是为什么尽管口服同样的抗风湿药,也是有的患者病情控制有效,有的患者却无任何效果。生物制剂与小分子靶向药是一类靶向性明确的治疗药物,可以帮助医生找到“箭靶”,虽然不能保证百发百中,但也能做到有的放矢。
虽然生物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也具有一定的靶向性,但大多数生物制剂相对分子质量较大,在体内停留时间长,易产生抗药抗体,长时间运用对治疗效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且给药方式大多为注射,不便于患者自行操作,而小分子靶向药具有较小的相对分子质量,生物利用度高,代谢快,不易产生抗体,且均为口服给药,方便易坚持。
常用的小分子靶向药都有哪些?
目前以JAK-STAT信号通路为“靶点”的JAK抑制剂主要有托法替布、巴瑞替尼、乌帕替尼等,均已在我国上市,且在临床上广泛运用,其中托法替布为第一代JAK抑制剂。无论是托法替布、巴瑞替尼,还是乌帕替尼,均为口服给药。托法替布、巴瑞替尼除了有进口原研药外,国产仿制药也已经上市,而乌帕替尼尚只有进口原研药。
哪些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需要使用小分子靶向药呢?
目前认为,对于明确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若规范使用传统抗风湿药治疗效果不佳,或规范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等生物制剂仍未能有效控制病情,可以考虑联合或换用小分子靶向药。
哪些类风湿关节药患者不能使用小分子靶向药?
目前认为,活动性感染(如结核病、肝炎病毒感染、真菌感染等)患者、严重的心力衰竭患者、恶性肿瘤患者、肺栓塞及静脉血栓栓塞的患者等不建议使用小分子靶向药。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小分子靶向药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除了类风湿关节炎外,小分子靶向药目前也逐步运用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众多风湿免疫病的治疗。但患者在在具体运用前仍要先经风湿科医师诊疗充分完善相关检查,做到系统规范安全用药。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