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关注青少年抑郁症,家长如何提供有效支持
世界精神卫生日:关注青少年抑郁症,家长如何提供有效支持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我们的心理健康,我们的权利”。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聚焦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青少年抑郁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约有七分之一的10-19岁青少年患有精神障碍,其中抑郁症是主要病因之一。在中国,青少年抑郁症的患病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这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青少年抑郁症:不容忽视的现实
近年来,青少年抑郁症的患病率居高不下。根据不同的研究方法,得出的数据也有所不同。一些基于量表筛查的研究显示,我国青少年抑郁症的患病率高达15%-20%。而通过面诊确诊的数据则相对较低,约为2%左右。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调查方式的不同:量表筛查主要评估抑郁症状风险,而面诊则能做出更准确的临床诊断。
青少年抑郁症的表现往往与成年人有所不同。他们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减退等症状。此外,青少年还可能表现出易怒、叛逆、网络成瘾等行为。这些症状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如自杀行为。事实上,自杀已成为15-29岁年龄组人群的第三大死因。
家长的误区:过度保护可能弊大于利
面对孩子的情绪问题,许多家长往往陷入过度保护的误区。一位在上海从事临床工作近40年的医生分享了一个案例:一位17岁的抑郁症患者小宇,病情反复了四五年。医生发现,小宇从小就过度依赖母亲,母亲的过度呵护反而限制了她的独立发展,加剧了病情。
过度保护会剥夺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抑制其责任心的发展。当孩子遇到学习压力、社交压力等问题时,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此,家长需要在关心和支持之间找到平衡点。
如何提供有效的支持
及时识别症状:家长需要了解抑郁症的症状,如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减退等。一旦发现,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避免过度保护:给予孩子适当的独立空间,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度保护反而会阻碍其成长。
保持积极心态:家长的情绪状态会直接影响孩子。保持乐观的心态,为孩子传递正能量。
配合专业治疗:积极与医生合作,遵循治疗方案。不要因为治疗费用或孩子的情绪反应而放弃治疗。
重建社交关系:鼓励孩子参与社交活动,重建人际关系。社交支持对康复至关重要。
关注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均衡饮食,适量运动。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改善情绪。
一位名叫小李的抑郁症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的同时,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最终走出了抑郁的阴影。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抑郁症是可治疗的,关键是要及时寻求帮助,坚持治疗。
在这个世界精神卫生日,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青少年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支持的环境。抑郁症不是孩子的错,也不是家庭的耻辱。只有全社会都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心理健康,人人享有”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