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长江大桥玉兰花灯即将回归!
南京长江大桥玉兰花灯即将回归!
今年12月底,南京长江大桥即将结束长达两年多的大修,重新回到市民身边。作为大桥标志性元素之一的玉兰花灯也经过精心修复,每根重约700公斤的路灯被拆解成多个部分进行细致的“体检”和“疗伤”。这些路灯将恢复到最初的模样,不仅保留了历史风貌,还增加了LED光源以提高夜间通行的安全性。届时,市民们将再次欣赏到这座地标建筑的独特魅力。
玉兰灯:一座城市的记忆
南京长江大桥上的玉兰花灯,承载着几代南京人的集体记忆。1968年大桥建成时,这些造型独特的路灯就矗立在桥面两侧,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城市的变迁与发展。玉兰花灯的设计出自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选定,不仅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审美情趣,更成为了南京城市文化的象征。
修旧如故:文物保护与功能提升的平衡
此次大修中,玉兰花灯的修复工作尤为引人注目。为了最大限度保护大桥建筑原有风貌,此次照明提升遵循文物“修旧如故”的改造原则,同时全面应用LED灯具,为大桥照明注入新内涵。
南京市城管局路灯管理处江北建管中心负责人邱跃虎介绍,最初曾考虑在大桥防撞护栏上开槽加装LED灯珠,但这一方案因可能降低防撞强度而被否决。最终采纳的方案是在玉兰灯环形灯架下方内嵌LED灯珠。施工技术人员通过10多次模具的设计、制造、安装,终于成功地在每根玉兰灯的环形灯架下方镶嵌了8颗灯珠,同时每个灯罩内各装了6颗灯珠。这些内嵌的LED光源就像戒托上的碎钻,虽小但闪耀。
技术创新:让“天堑飞虹”焕发新活力
此次照明提升工程不仅提升了照明效果,更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节能降耗。实测数据显示,大桥路面平均照度由改造前的约3勒克斯,提升到了25-30勒克斯之间,亮度提高了近9倍。由于LED灯替代了以前的高压钠灯,整体能耗下降了80%左右。
在夜景照明调试现场,记者看到长江大桥上层护栏处,一条动态的线形灯光犹如城市的脉搏连接南北;中层钢梁节点在暖白色灯的投射下,彰显着结构的力量之美;下层桥墩附近变幻的点光源矩阵,让历史的桥梁踏上了时代发展的快行线。
未来展望:点亮城市新名片
随着大修工程的即将完工,南京长江大桥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市民和游客。大桥周边的交通配套也在不断完善,目前有14条公交线路途经该桥,包括D2路、Y25路、D3路、502路、551路等,覆盖了南京市区与江北新区的主要区域。
大桥南堡公园也经过了景观提升,免费对外开放,成为观赏大桥和江景的好去处。公园内设有桂花园、银杏林、江边风光带等景点,还建有桥梁展示馆,馆内展示了毛泽东主席的巨型雕塑及大桥通车和各个时期的珍贵影像和文字史料,是青少年学习和了解南京长江大桥历史的绝佳教育基地。
南京长江大桥不仅是连接江南江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更是一座承载着城市记忆和文化符号的地标建筑。随着玉兰花灯的重新点亮,这座大桥将继续见证南京这座城市的繁荣发展,成为夜空中最美的“天堑飞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