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婚育观:夫妻共担育儿责任是关键
新时代婚育观:夫妻共担育儿责任是关键
2023年末,全国人口较上年减少208万人,出生人口降至902万人,总和生育率仅1.02,远低于更替水平。这一连串触目惊心的数字,揭示出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人口危机。
生育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宏观层面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年轻一代的生育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调查显示,90后和00后的平均生育意愿分别仅为1.54和1.48个孩子,远低于维持人口稳定所需的2.1个。与此同时,育龄妇女规模也在持续下滑,2013-2022年间,主力育龄妇女年均减少约353万人,预计到2030年将进一步减少17.4%。
从微观层面看,高昂的生育成本是抑制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住房、教育、医疗等直接成本居高不下,加上职业发展与家庭责任之间的冲突,使得许多年轻夫妇在面对生育问题时望而却步。据统计,中国抚养成本占人均GDP的比例高达6.3,仅次于韩国,位居世界前列。
面对这一挑战,构建新时代婚育文化成为破解之道。新时代婚育观倡导适龄婚育、优生优育,特别强调夫妻共担育儿责任。这种观念的转变,不仅关乎家庭幸福,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
在实践中,夫妻共担育儿责任需要从多个维度推进:
首先,需要建立平等的育儿观念。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任务分担,更是一种责任共担。正如全国人大代表谭琳所言,推动性别平等和妇女发展,促进男女两性共同承担家庭责任,是提高生育意愿的关键。
其次,需要优化家庭内部的沟通机制。许多家庭在育儿过程中出现矛盾,往往源于沟通不畅。夫妻双方应定期交流育儿心得,共同制定育儿计划,避免将育儿责任视为一方的“额外负担”。
再次,需要完善社会支持体系。政府和企业应提供更多支持措施,如延长陪产假、提供育儿补贴、增加托育服务等,减轻家庭的育儿压力。法国和德国的经验表明,通过经济补贴和托育服务,可以有效提升生育率。
最后,需要营造生育友好的社会氛围。这包括消除职场中的性别歧视,为育龄女性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同时也需要改变传统观念,鼓励男性更多地参与家庭照料。
夫妻共担育儿责任,不仅能够缓解家庭的育儿压力,提升生育意愿,更能够为孩子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平等的成长环境。这既是应对人口危机的现实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长远之计。我们期待,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能够为年轻一代创造一个更加生育友好的环境,让每个家庭都能享受到育儿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