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肝气郁结不过是这两处堵了,打通这两处,疏肝无难处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肝气郁结不过是这两处堵了,打通这两处,疏肝无难处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9287768010859126

提起肝气郁结,很多人都不陌生。它是现代人生活中一个高频词,尤其是面对压力大、情绪不稳定的人群。有人长期头晕、胸闷,甚至心慌失眠,有人脾气暴躁,一言不合就发火,还有的人胃口不好、满脸暗黄。

可真去医院检查,却发现没什么大毛病,反倒被医生轻描淡写一句——“您这是肝气郁结”。

这到底是啥意思?为什么肝气会“郁结”?更令人抓狂的是,为什么调理了很久,还是反反复复好不了?其实,肝气郁结不过是“堵”了,堵在哪儿?中医早就告诉我们了,答案无非是这两处:“肝郁脾虚”和“肝郁气滞”。

只要打通这两处,就像疏通河道,水流自然顺畅。肝气郁结的痛苦也会随之远离。问题是,这两处怎么堵的?又该怎么通?别急,今天就从头到尾拆解清楚,让你真正读懂肝气郁结,不再为它所困。

肝,在中医里是个很“脾气大”的器官。中医讲“肝主疏泄”,它像一个“调度员”,负责调节身体的气机运行。

肝气通畅,情绪稳定,身体各个环节配合默契,运转顺利。可一旦这个调度员出问题,比如受情绪压抑、长期紧张,或者饮食作息失调,肝的疏泄功能就会紊乱,导致气机不畅、甚至气血停滞。

肝气郁结的症状五花八门,但核心问题都是“气不顺”。最常见的是胸胁胀满、叹气频繁、心烦易怒,有些人还会觉得嗓子里像堵了东西,咽不下去,吐不出来,这在中医里叫“梅核气”。

女性还会出现月经不调、痛经,甚至乳房胀痛。有人则会胃口差、恶心、腹胀,总觉得吃点东西就消化不了。

其实这些症状说到底,都是“气机不畅”的结果。气滞久了,还会进一步影响到血液运行,导致“血瘀”,甚至引发更多问题,比如失眠、皮肤暗沉、甚至长斑。

肝气郁结最怕的,就是久拖不治。中医有句话叫“久郁化火”。肝气长期郁结,会化成“肝火”,表现出头晕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甚至脾气暴躁易怒。

火气再旺,还可能伤到身体其他器官,比如胃,导致胃痛、反酸;或者心,出现心悸、失眠;甚至波及脾,造成脾虚,出现疲倦乏力、大便溏泄的问题。

那么,肝气郁结是怎么一步步堵成这样的呢?其实,中医认为,肝气郁结的“堵点”主要有两个:脾和气。

第一处“堵点”,是“肝郁脾虚”。肝和脾在中医里是密切相关的。肝主疏泄,脾主运化,二者相辅相成。一旦肝气郁结,脾的运化功能就会受影响,出现腹胀、食欲不振、大便稀烂的症状。反过来,脾虚的人脾胃功能弱,又会加重肝气郁结的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第二处“堵点”,是“肝郁气滞”。中医讲“气为血之帅”,气滞了,血就会跟着瘀滞,导致身体局部循环不畅,造成胀痛、瘀斑等问题。女性常见的乳房胀痛、痛经,很多时候就是气滞血瘀的结果。

要打通这两处“堵点”,其实并不难,关键是找到对的方法。中医调理肝气郁结,讲究“疏肝解郁,调气健脾”。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常见方法:

第一,情志调节。肝气郁结,根源在于情志不畅。中医认为“怒伤肝”,“思伤脾”,长期压抑、过度焦虑,都会导致肝气郁结加重。

调节情绪,学会放下,是治病的第一步。可以试着每天给自己留一些独处的时间,做点喜欢的事,比如散步、听音乐、练瑜伽,让身心得到放松。

第二,饮食调养。中医讲“药食同源”,饮食调理是疏肝健脾的重要手段。肝气郁结的人,可以多吃一些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比如玫瑰花、佛手、陈皮、茯苓等;

脾虚的人,则可以多吃健脾的食物,比如薏米、山药、大枣、莲子等。平时还要少吃辛辣、油腻、生冷的食物,避免加重脾胃负担。

第三,运动锻炼。肝气郁结是“气不动”,而运动正是最好的活气方法。每天坚持适度运动,比如快走、慢跑、太极拳,可以帮助气机运行,缓解肝气郁结的症状。

第四,中药调理。如果症状较严重,可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服用一些疏肝解郁的中药,比如柴胡疏肝散、逍遥散等。这些方子都是经典名方,针对肝气郁结有很好的疗效,但具体用药需要因人而异,切忌自行用药。

第五,穴位按摩。中医认为,按摩某些穴位可以疏通经络、调节气机,比如太冲穴、合谷穴、足三里穴等。这些穴位简单易找,每天按揉几分钟,就能起到不错的缓解效果。

最后,肝气郁结虽常见,但它并不是无解的顽疾。真正的健康,离不开我们对身体的关注和对生活的态度。如果你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养成规律的作息,注意饮食和运动,肝气自然能保持通畅,身体也会越来越好。

所以,别再为肝气郁结烦恼了。记住,肝气郁结不过是两处堵了,只要找到堵点,打通它们,疏肝其实并不难!健康的生活,从疏肝开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