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麻辣烫带火一座城:天水如何抓住“泼天富贵”?
一碗麻辣烫带火一座城:天水如何抓住“泼天富贵”?
“老板,来一碗麻辣烫,多放点辣椒!”随着一声吆喝,天水市秦州区的一家麻辣烫店里又开始热闹起来。从去年的小火慢炖到今年二月的突然走红,天水麻辣烫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和味道,吸引了大量网友的目光,成为当地文旅的一张新名片。
一碗麻辣烫,火遍全网
2024年2月5日,抖音号“传说中的波仔”发布了一条关于“天水街边的甘肃麻辣烫”的视频。这条看似普通的短视频,却在短短几天内引发了全网热议。紧接着,2月13日,另一位抖音博主“一杯梁白开”发布了“建议全国普及甘肃麻辣烫”的视频,进一步点燃了网友们的热情。据不完全统计,在抖音等平台,甘肃麻辣烫相关的话题多达上百个,累计播放量超过32.6亿次。
面对突如其来的热度,美食头部博主“盗月社”迅速反应,从上海奔赴天水进行现场直播。直播画面中,还未到营业时间,店门口就已经排起了长龙,队伍中不乏来自远方的食客。这种场面让人不禁感叹,传统美食的魅力果然不可小觑。
独特风味,源自优质食材
天水麻辣烫的独特风味,离不开其优质的食材和精湛的制作工艺。一碗正宗的天水麻辣烫,主要由三大要素构成:甘谷辣椒、高原蔬菜和定西马铃薯制作的手擀粉。
甘谷辣椒是天水麻辣烫的灵魂。这种辣椒鲜香浓郁,辣味强烈但不会过于刺激,是天水麻辣烫区别于其他地方麻辣烫的显著特点。据悉,甘谷辣椒已有至少400多年的种植历史。把晒干的干辣椒磨成面,烫出来的油泼辣子香辣又不烧嘴,是传说中“蘸鞋底子都香”的佐餐“神料”。
高原蔬菜的品质也是天水麻辣烫美味的关键。由于高原地区气候凉爽湿润,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等特点,使得高原蔬菜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病虫害轻,因此蔬菜养分积累多,质量较好,口味鲜美。
而爽滑筋道的手擀粉,则取材于“中国马铃薯之乡”甘肃定西的马铃薯。定西马铃薯以其软糯绵长的口感,成为天水麻辣烫不可或缺的C位担当。2023年,“定西宽粉”加工主体达到120家、产能超过20万吨,销售额突破30亿元。
网红效应,带动文旅发展
天水麻辣烫的走红,不仅带动了当地餐饮业的繁荣发展,也为天水文旅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携程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以来(3.1-3.16),天水整体旅游订单同比增长4成,其中酒店订单同比增长超6成。前往天水的游客中,外省游客占比49%,约一半。
为了接住这“泼天富贵”,天水市动员全市力量,推出多项“宠粉”和暖心之举。当地开通“麻辣烫公交专线”,连夜铺路、清洁护栏、安装灯带,开放政府大院免费停车。还火速举办麻辣烫吃货节,现场赠送景区门票和当地特产。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甘肃把高跷、舞狮、社火都重新请上街,与外地游客互动。当地市民热泪盈眶:“这是迎接游客的最高礼仪。”
产业联动,助力乡村振兴
一碗麻辣烫的火爆,带动的不仅仅是餐饮业的发展,更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在天水市秦州区的市中心区域,经常能看到各种甘肃特色农产品的宣传横幅:花牛苹果——最强“解辣搭子”、吃麻辣烫送菊花茶和面膜,不止天水的县区,甘肃其他市也纷纷赶来助力:张掖驱车800公里运输13吨高原夏菜赠送天水麻辣烫商家、定西给外地游客送上流汁宽粉……
在秦州区元元麻辣烫店门口,贴着一张纸上面写着:“今日已卖完,备货中。”“以前都是先选串,老板数完签子数再下锅,现在客人多了,都是吃完再数签。”市民杨女士自麻辣烫火了之后已经很久没来吃了,“趁这个闲散点的时间来,游客没那么多。”
后厨里,老板一边忙着串油菜,一边忙着招呼客人。“之前我们都是去超市里买菜,现在麻辣烫火了之后,光店里帮忙的人手已经不够用了,直接手机上给批发商发信息,批发商给送,随时要,随时就送过来了。”
“我吃一碗麻辣烫不到30元,排队期间收到的礼物都远超这个价了。”“没想到甘肃的黄瓜也这么好吃。”一边是志愿者帮助取号、引导游客随时了解排队进程,一边是重新刷墙、机场高铁免费接送、开通麻辣烫专线……面对“泼天的富贵”,一座城市用细心服务和体贴周到诠释“热辣滚烫”的温度,而麻辣烫背后的产业也干得“火星直冒”。
从网红到长红,未来可期
天水麻辣烫的爆火,引发了人们对“网红美食”现象的思考。知名经济学家、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表示,突出自己的特色,打造属于自己的、别人难以复制的消费品,才能在自己的地盘上呈现出类似“淄博烧烤”“甘肃麻辣烫”的新消费热点。
宋向清分析,甘肃天水麻辣烫爆火,有其多方面内在逻辑,跟风只会让自己不伦不类,“靠美食出圈,其它城市可以复制,但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有优质食材,有高质量的食品和安全保障,有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等。”
一碗麻辣烫,盛下的是甘肃人如今多滋多味的美好生活,浓缩的是甘肃农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建议全国普及甘肃麻辣烫”不再是短视频里的夸张言辞,如今已逐渐成为现实。从地方小吃到网红美食,天水麻辣烫的成功之路,为更多地方特色美食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