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预期下的美元汇率:历史经验与未来展望
美联储加息预期下的美元汇率:历史经验与未来展望
2024年12月,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25%-4.50%,这是其年内第三次降息。然而,市场普遍预期2025年美联储将放缓降息步伐,甚至可能重启加息。这一预期转变背后,是美国经济数据的强劲表现和通胀压力的反弹,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新一轮波动。
美联储政策转向的背景
2024年,美联储开启了自2020年3月以来的首次降息周期。然而,近期美国经济数据的强劲表现,尤其是就业市场的持续稳健,引发了市场对美联储政策路径的重新思考。
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2月新增就业岗位25.6万个,远超市场预期的16.5万个,失业率从11月的4.2%降至4.1%。与此同时,通胀压力出现反弹迹象。美国11月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PCE)同比上涨2.8%,高于10月的2.7%。这些数据引发了市场对美联储可能放缓降息步伐,甚至重启加息的担忧。
历史经验回顾
回顾历史,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调整与美元汇率走势密切相关。以2001年、2007年和2019年的三次降息周期为例,可以发现一些规律性的特征。
- 2001年降息周期:美联储将利率从6.5%降至1%,标普500指数从最高1383.37点跌至最低768.63点,调整幅度超过44%。
- 2007年降息周期:美联储将利率从5.25%降至0.25%,标普500指数从最高1576.09点跌至最低666.79点,调整幅度超过56%。
- 2019年降息周期:美联储将利率从2.5%降至0.25%,标普500指数从最高3393.51点跌至最低2191.86点,调整幅度超过33%。
从历史数据来看,美联储降息初期,美股往往会出现调整,随后在降息周期结束后继续走高。人民币汇率则在美联储降息后出现升值趋势。交通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计,2024年三季度到2025年上半年,人民币/美元汇率有望逐步回升至6.8-7.1左右。
全球货币政策分化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的背景下,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选择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态势。在美联储降息的背景下,多数发达经济体和部分新兴经济体选择跟随降息,但也有部分国家因通胀压力选择维持高利率或加息。
- 先于美联储降息的经济体:包括瑞士、瑞典、欧元区、加拿大、英国、新西兰等发达经济体,以及中国、菲律宾等发展中国家。
- 先于美联储提高利率的经济体:日本央行结束负利率政策,俄罗斯加息200个基点。
- 在美联储之前先降息后加息的经济体:巴西在2023年8月降息50个基点,此后多次降息,2024年9月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10.75%。
这种分化反映了各国在经济增长、通胀控制和金融稳定之间的权衡。美联储的政策转向为全球货币政策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但在逆全球化背景下,各国货币政策更多着力于解决本国面临的问题和促进经济发展。
市场预期与反应
市场对美联储可能的加息预期反应敏感。巴克莱银行研究团队指出,如果美联储重新考虑加息,美债收益率可能突破5%,对股市构成压力。该银行的股票策略师此前警告,10年期美债收益率达到5%将对股票市场造成问题。
投资者正在密切关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表态和即将公布的经济数据。根据CME FedWatch工具,美联储基金期货交易员预计2025年美联储将降息50个基点,而一周前预计仅降息25个基点。这种预期的快速变化反映了市场对美联储政策路径的高度关注。
未来展望
展望2025年,美联储的政策路径将取决于经济数据的表现,特别是通胀和就业市场的变化。高盛集团预计美元一年内上涨约5%,而牛津经济研究院认为美联储的政策将是关键因素。
在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的背景下,美元作为避险资产的地位依然稳固。然而,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其他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调整也将对美元汇率产生重要影响。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美联储的政策信号,以及全球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总体来看,2025年美元汇率走势将受到美联储政策预期、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多重影响。在不确定性较高的市场环境中,保持谨慎和灵活的投资策略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