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亚冬会:气象黑科技如何助力冰雪运动?
哈尔滨亚冬会:气象黑科技如何助力冰雪运动?
2025年2月7日至14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办。这是哈尔滨继1996年第三届亚冬会后,再度与亚冬会“牵手”。作为冰雪运动的核心,冰雪赛事不仅依赖运动员的高超技术和场馆的优质设施,还深受气象条件的影响。
气象保障体系全面升级
为确保赛事顺利进行,中国气象局已于2月4日9时进入特别工作状态,执行24小时主要负责人领班、专人值班制度。黑龙江省气象部门构建起“地空天”一体化气象监测站网,包括3部相控阵雷达、10套交通气象站以及哈尔滨117套、亚布力37套气象观测设备。这些设备能够实现黑龙江全省1公里、哈尔滨主城区和亚布力赛区100米且逐10分钟滚动更新的气象要素预报,输出全省148个、哈尔滨地区78个站点的单点逐小时预报。
可视化测风技术首次应用
在雪上项目中,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U型池、大跳台等项目对风速极为敏感。不利的赛道风场局部乱流和切变可能干扰运动员成绩,甚至影响运动安全。黑龙江省气象部门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创新引入“分米尺度、毫秒级、二维瞬时场”的可视化测风黑科技,为赛事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
这项技术通过测量不同位置高时空分辨率的风速、风向信息,能够精准记录风中雪花颗粒的运动状态变化,分析赛道局地的超微气象尺度流场动态结构。与传统测风技术相比,它具有更高的瞬时流场测量维度和时空分辨率,可以每0.033秒时间间隔,瞬时捕捉约一个篮球场平面面积上间隔约2分米的上万个点的风速、风向信息。
气象条件影响比赛成败
不同的冰雪运动项目对气象条件有着严格的要求:
- 越野滑雪要求气温高于零下20℃,且5分钟平均风速不得超过10米/秒
- 自由式空中技巧要求比赛期间1分钟的平均风速低于3米/秒
- 高山滑雪需要硬度高、摩擦力小的冰状雪赛道
- 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项目则需要三层不同密度湿度的雪
温度、湿度、密度的变化会使雪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影响滑行速度和稳定性。例如,当气温较高时,积雪湿度增大,雪质松软;当温度较低时,持续的极寒天气会导致雪质变硬,甚至出现比较厚的冰晶层。这些都会影响运动员的表现和安全。
精细化服务助力赛事
黑龙江省气象部门按照赛事和城市运行需求,制作发布亚冬会气象专报、MOC气象服务专报、亚布力气象服务专报、旅游交通气象服务专报以及逐小时中英文实况等服务产品,为亚冬会会期确定、火炬接力、开闭幕式、各类比赛开展等提供全方位精细化的气象技术支撑。
这些精细化的气象服务不仅帮助赛事组织者合理安排比赛时间,避免不利天气影响,更为运动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调整比赛策略,发挥出最佳水平。
科技创新引领未来
哈尔滨亚冬会的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展现了科技创新在体育赛事中的重要作用。可视化测风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未来冬季运动赛事的气象预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气象科技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带来更安全、更精彩的比赛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