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岗糯米糍:岭南第一品的历史传承与创新之路
萝岗糯米糍:岭南第一品的历史传承与创新之路
2011年,国家质监总局发布第175号公告,正式批准“萝岗糯米糍”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一消息不仅标志着萝岗糯米糍的品质和产地独特性得到官方认可,更让这个有着数百年种植历史的荔枝品种焕发出新的生机。
千年古荔见证岭南文化
萝岗地区(现广州市黄埔区)自古以来就是荔枝的重要产区。据《广州城绿色年轮》记载,萝峰山上的玉岩书院内保存着一株千年古荔枝树,这株古荔已有1000多岁,村民说这株古荔是“山枝(山上自然生长的荔枝原生种)”,在明代已高达数丈,需两人合抱。据传明嘉靖年间天寒,满山树木大都被冻死,古荔也被严重冻伤。之后长出三枝嫩芽,此后老树新枝顽强生长。
这株千年古荔见证了岭南荔枝种植的悠久历史。据专家考证,这株荔枝树已有1000多岁,明代大儒湛若水在此登临,为亭题名“山高水长”;清代两广总督张之洞到萝峰寺观赏梅花时作诗“种梅如种桑,衣食山中人”。文道的长风曾浸染了这里的山头,岁月传奇在历史变迁中渐渐消散。
“岭南第一品”的品质密码
萝岗糯米糍之所以被誉为“岭南第一品”,与其独特的品质密不可分。其果实鲜红如玛瑙,果皮薄而光滑,果肉晶莹剔透,肉质细腻多汁,口感香甜软糯,核小而肉厚,每一颗都凝聚着大自然的精华。
这种卓越的品质,得益于萝岗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非常适合荔枝的生长。而糯米糍这一品种本身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能够在各种土壤条件下生长良好。
从传统到现代的创新之路
为了克服传统糯米糍易裂果、难成花的缺点,果农们不断进行品种改良和技术创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从化区井岗村培育出的井岗红糯。
1983年,从化区井岗村村民廖钜泉在高埗村发现了一棵特殊的荔枝树,其果实不仅个大、核小、甜润,还兼具桂味的爽脆。他将这棵树移植到自家果园,经过精心培育,这棵树成为了井岗红糯的母树。2009年,井岗红糯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2015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如今,井岗红糯在从化区的种植面积已达3万亩,成为当地果农的“致富果”。
文化传承与经济价值的完美融合
作为岭南文化的瑰宝,萝岗糯米糍不仅是一种水果,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承载着岭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见证了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如今,萝岗糯米糍已成为广东荔枝的一张亮丽名片,远销海内外。它不仅为果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从千年古荔到现代良种,从传统种植到科技创新,萝岗糯米糍的发展历程,正是岭南荔枝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写照。在这个过程中,一代又一代的岭南人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属于他们的荔枝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