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CC2024:中性原子量子计算迎来新突破
CQCC2024:中性原子量子计算迎来新突破
2024年8月3-4日,以“量子计算与计算机学科的交融共进”为主题的第三届(2024年)中国计算机学会量子计算大会(CQCC2024)将在长沙·北辰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本次大会将聚焦量子计算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其中“中性原子量子计算技术”分论坛备受关注。
中性原子量子计算是实现量子计算的重要技术路径之一,具有全同性、长相干时间等优势。近年来,该领域发展迅速,在冷原子阵列物理体系中实现了多种基本操作,在量子比特数量、两比特量子逻辑门、读取保真度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次分论坛邀请了多位领域内知名专家,包括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孙远、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许鹏、山西大学教授李刚、北京大学教授周小计、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颜辉等。专家们将围绕中性原子量子计算的关键技术挑战和最新研究成果展开深入讨论。
许鹏研究员将介绍其团队在异核中性原子量子计算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两原子量子受控非门的实现和保真度提升、原子内外态的完全操控和相干时间突破等。李刚教授将分享单原子阵列及其与光学腔强耦合方面的最新成果,展示了该系统在量子信息处理中的潜力。周小计教授则聚焦光晶格中超冷原子的量子操控和测量,实现了高精度的电磁力测量和多路径干涉。颜辉教授将探讨基于冷原子的量子计算与模拟,展示了利用原子内态能级实现的拓扑绝缘体模拟和非阿贝尔规范场产生等成果。
尽管中性原子量子计算展现出巨大潜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如何进一步提升量子逻辑门的保真度、改善冷原子量子比特之间的连通性、加强量子纠错算法的应用等。专家们认为,通过跨学科的协同创新和国际合作,有望克服这些技术难题,推动中性原子量子计算向实用化和通用化方向发展。
本次论坛的举办,为中性原子量子计算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有助于促进学术界和产业界的深度合作,推动我国在量子计算领域的持续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