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小学教育改革: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
西双版纳小学教育改革: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在小学教育领域持续深化改革创新,通过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探索实行学区制管理和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建立了18个教育联合体(集团),覆盖96所学校,惠及学生超过6.8万人。此外,还规划建设了20所小学和幼儿园,新增学位9680个,历史性解决了“3岁入园、6岁入学”的难题。这些改革措施不仅改善了办学条件,也推动了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地分布,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小学教育。
集团化办学:优质教育资源下沉的新路径
西双版纳州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新模式,通过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发展,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以允景洪小学为核心校的允美教育集团,通过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教学研讨等方式,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集团聘请省内外教育专家担任顾问,成立17个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名师引领示范作用。同时,积极申报科研课题,探索集团化办学新策略新模式。
在集团化办学模式下,各成员校办学水平明显提升。例如,勐腊县曼掌小学实现了“双A生”,开齐开足课程及丰富多彩课后服务,学生走出县州省,赴北京研学等10项“首次”和“零的突破”。勐腊县第一小学在师资队伍、学生培养等方面取得巨大飞跃,成为勐腊县小学教育龙头学校、窗口学校。
学前教育: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
西双版纳州大力实施“公办名园+新园”集团化办园管理模式,制定下发《西双版纳州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管理实施意见(试行)》,以州直属幼儿园和景洪市属优质幼儿园为龙头,促进新办幼儿园短期快速提升办学品质。2015年以来,城区新建公办幼儿园全部纳入集团化办园管理,新建四所幼儿园五年内全部晋升省一级二等。
以州机关幼儿园为龙头的教育集团,通过总园引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强带弱、共同发展,不断提升成员园办学品质与教育质量。集团成立以来,创设多元培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组织百余人次教职工参与培训,拓宽教师教育视野,更新教育理念。通过实地观摩、交流研讨等形式,学习借鉴先进办园经验与教育教学方法,为集团各园发展注入新活力新思路,促进不同区域园所交流与合作。
改善办学条件: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上
为解决人口增加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带来的学位供给不足问题,西双版纳州加大教育投入力度,2021年以来累计争取教育专项资金24.3亿元,累计投入教育经费113.06亿元。2022、2023年完成教育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在200%以上,位列全省教育行业第一。
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西双版纳州持续优化学校布局。新建景洪市第五小学等学校8所,改扩建勐海县勐满镇中心小学等学校12所,新增学位9680个。同时,持续推进2024年省政府惠民实事项目,新建、改扩建4所幼儿园,新增学位615个。加快2024年州级教育惠民实事项目建设,新建、改扩建学校6所(小学5所、初中1所),新增学位1710个。
教师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西双版纳州坚持在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大力实施“人才强州”战略,抓好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等环节,全力锻造一支与教育改革发展目标相适应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制定《西双版纳州教师严管厚爱措施》,运用“张桂梅思政大讲堂”,深入宣传优秀教师典型,推动落实惠师政策,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以“三名工程”建设为抓手,引进25名教育英才,74名高层次人才,考核招聘1570名人才;选派教师参加“国培”中小学幼儿园学科培训、省内外专业教师培训、沪滇帮扶学校管理人员教师等培训18538人次,组织开展“雨林名师”评选工作,评选认定9名“雨林名师”;持续推行“县管校聘”“局管校用”改革工作,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500+X”差别化政策,逐步实现区域内优质师资的合理流动和均衡配备,依法保护教师合法权益,督促教师依法履行教书育人职责;认真落实特岗教师待遇保障工作,据悉,2022年全州共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2318.18万元,补助教师5894人,11名教师荣获2022年云南省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优秀教师荣誉,进一步激发基层教师服务的工作热情。
未来展望:构建优质均衡教育体系
西双版纳州将继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通过持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