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春节回家,这些暖心瞬间你有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春节回家,这些暖心瞬间你有吗?

引用
搜狐
12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51841650_121924583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MVKL2DH0516BILI.html
3.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pc/content/202501/28/content_30054372.html
4.
https://www.sohu.com/a/851976616_122066681
5.
https://www.sohu.com/a/853381874_121956422
6.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27A07BU300
7.
https://www.sohu.com/a/851694927_122033970
8.
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25/0203/c1008-40411799.html
9.
http://www.china.com.cn/opinion2020/2025-01/28/content_117686201.shtml
10.
https://soso.nipic.com/q_%E5%AE%B6%E5%BA%AD%E6%B8%A9%E9%A6%A8_g_7.html
11.
https://m.ibaotu.com/tupian/jiatingshenghuo.html
12.
https://www.hunan.gov.cn/hnszf/hnyw/sxsp/202402/t20240215_32860956.html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了,人们回家过年的热情也日益高涨。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无论是长途跋涉还是近在咫尺,每个人都渴望与家人团聚,共享这份难得的亲情时光。今天,让我们一起感受那些发生在回家路上和家庭团聚时的暖心瞬间。

01

归途中的温暖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道出了无数游子的心声。每当春节临近,无论身处何方,人们都会踏上归途,只为与家人团聚。今年,一部名为《过年回家被白象治愈了》的短片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它以温馨的故事和细腻的情感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弦。

影片讲述了一对年轻夫妻带着孩子回家过年的故事。当他们回到老家时,却发现家中年迈的父母已经变得有些陌生。经过一系列的小摩擦和误会后,一家人最终在亲情的力量下重新找回了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关爱。整部作品没有过多复杂的剧情设置,而是通过一个个生活中的小细节展现出了家的温暖和幸福。

影片中最具感染力的部分莫过于那头象征着吉祥如意的白象。它不仅成为了连接几代人情感的纽带,更寓意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期盼。导演巧妙地将这一元素融入到故事情节之中,使得整个影片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同时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除了感人至深的故事外,《过年回家被白象治愈了》还凭借其精湛的制作水平赢得了观众的认可。无论是色彩鲜艳的画面构图,还是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乐选择,都让人为之动容。特别是几位主演真挚自然的表演,更是为影片增添了不少亮点。尤其是饰演老父亲的老戏骨,他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功底塑造了一个既严厉又慈祥的父亲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值得一提的是,《过年回家被白象治愈了》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家庭团圆的作品,它更深层次地探讨了现代都市人在忙碌生活中对于亲情、友情以及自我价值实现之间如何找到平衡点的问题。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或许会因为工作压力而忽略了身边最重要的人,但正如影片所传达的信息那样——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纷呈,最值得珍惜的始终是那份来自心底深处的归属感。

02

家庭团聚的温馨

除夕夜,不仅是喜庆欢愉的日子,同时也是对孩子进行多方面家庭教育的好时机,可以让他们了解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在共享天伦中品味可贵的亲情。

辞旧迎新,学会规划成长

除夕夜,守岁的同时,我们可以和孩子共同策划一次“家庭年度成长展”。通过回顾、记录和艺术创作,以文本、图片、视频记录的方式,展出呈现生命成长的“藏品”,或是一张画、或是一段亲子故事、或是一封情书、或是一个手工作品。这一年里,每一份生活、学习日常都是成长的火种,每一段经历、故事,无论成败好坏,都是人生的刻度。再把这些藏品的故事分享给家人,让成长被关注、被理解,让成长的价值被看见。

回顾过往的同时,我们还可以来个“跨年演讲会”。 和孩子一起感恩成长 中 的小确幸,拥抱身边的美好亲情,互相把自己的想法、打算说一说,得到彼此的理解和支持,明确新年的成长目标和学习计划,优先安排最需要和最迫切的内容。 当然, 还可以全家人一起许下家庭的新年愿望,由一家人共同完成,怀着新的憧憬,向龙年出发。

一场全家人的辞旧迎新交流会,在复盘和展望中,在表达和倾听中,得到来自家人的情绪赋能。

策划年夜饭,培养家庭意识

除夕的年夜饭是家家户户不可缺少的,象征着一家人团圆的仪式感。传统的年夜饭都是父母掌勺,吃进嘴里的美食是长辈的爱,流淌于心的是家庭的温情。今年不妨改变思路,让孩子一起来策划和制作家庭年夜饭。将准备年夜饭作为一个“大项目”,包括用餐地点的选择、菜谱的构思、人员的邀请、食材的选购、备菜的过程、食物的试吃品尝、入座的礼仪、祝酒的语言等流程策划和创意策划,家长列出任务清单,与孩子共同完成。

比如给年夜饭设置一个主题,设计一个“有龙则灵”邀请函,准备一份家宴主持词、用餐礼仪说明书、菜品介绍清单“等。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将年夜饭拍成短片或者画出来,用一顿饭为核心记录家庭故事。

让孩子参与到年夜饭的制作当中,不仅可以加深孩子对年味的感知,还能让孩子感受到家的味道,更是用节日的氛围滋养和丰满孩子的生命体验。

录制团圆视频,传递爱与温暖

跟其他节日相比,春节的庄严性在于家庭成员要在此时大团聚。一年一度的春节,就是一年一次奔赴相聚的过程。但很多人在这一天却无法团圆,他们或在坚守岗位,或在异国他乡求学,或忙于事业,或外出旅行……不过,只要亲情在,我们终能跨过物理距离,让彼此的心紧紧相依。1000多年前,李白尚能举杯邀明月一起喝酒,如今我们也可打开视频,和亲人共团圆,“云举杯”,温馨满屏,抚慰离愁和乡思。

除夕夜,开启多人视频聊天,晒晒各自的年夜饭;或者用视频会议软件布置一个云餐厅,还原年夜饭的氛围,让亲人隔着屏幕感受年夜饭的香气,就算没有回家,也能一同举杯。年夜守岁,在视频里聊聊“除夕夜话”;零点过后,在视频里相互拜年……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视频团圆,让爱相见,说点平常不爱说的肉麻话,感谢亲情,在“云”上探索年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整理家族史,做家风传承人

走亲串友是春节一个特定的节目。平时,孩子一般都是父母的“小尾巴”,春节走亲串友可以有意把孩子从“后台”推到“前台”,让孩子主动参与进来。

一个家庭的文化传承,其实大多是代代口耳相传的。在走亲访友的过程中,让孩子聆听、整理家中长辈的口述家族史,也理清了我们与先人的连接,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去向哪里。还可以借此将自己的父辈、祖辈信息进行整理,可以从姓名、年龄、学历、工作、居住地等等方面汇总基础信息,再将这些信息梳理归类,制作成一份家庭族谱。如此,让孩子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先祖与家庭文化基因,寻根留本,承前启后。通过这种方式,能更好地建立起亲子之间的良性对话,让家长成长的生命经历流动起来。生命的“深长”,家人是最好的见证者,也是最好的同行者。

一场成长的见证,也是一场生活艺术展,给家庭成长提供了一个可追求的目标,给每一个人以真实的机会去表达自己的世界。

创意红包,一种别样的爱

在过年的仪式感当中,最受欢迎的非“给红包”莫属。红包既是对过去一年的奖励,也是对来年的期许,更传递出亲长爱幼、团圆祝福的寓意。和孩子一起亲手制作红包吧,和他们一起寻回记忆中的“年味”,齐乐“龙龙”。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用旧的红包壳做成“红包灯笼”,跟着视频教程简单几步就能搞定。把“红包灯笼”挂在家里做装饰灯,年味瞬间就有了。如此费着心思和时间的过程,正是把新年的辞旧迎新之感丝丝融进时光里。

当然,红包作为祝福的媒介,我们还可以试着让这份“红包”更有创意和暖意。比如,可以给父母包两张春节档电影票,让他们去享受难得的二人世界;可以给孩子包一张购书卡,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至于爱人,可以把那些想说却还没说或者不好意思当面说的话,全都“收进”祝福红包里,来年彼此继续携手共进。

分享祝福,感受大团圆

家庭的小团圆,也可以卷入更多同伴和友邻,走向大团圆。这个除夕夜,我们可以邀请亲朋好友一起欢度春节,也跟孩子一起走出紧闭的家门,延伸幸福的私域领地,为社区、小区的保安叔叔们、保洁阿姨们,送上一盘亲手包的韭菜馅饺子,倒上一杯热气四溢的姜汤,一碗温糯甜蜜的红糖汤圆吧。或者,送上一张写着诚挚感谢和祝福的贺卡、一枚鲜花,一份小礼物......感谢他们在如此重大的节日里放弃与家人团聚,选择守护一个社区的安宁和清净。

还可以带孩子去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比如近处的旅游景点或老家农村去体味一下淳朴的民风民情等等。

03

亲情的新表达

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的团聚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近年来,“反向春运”成为一种新兴现象,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前往子女工作或生活的城市,与他们共享春节的美好时光。这种“逆向团圆”不仅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更展现了亲情观念的转变。

年逾六旬的王春喜和老伴,经过长达21小时的旅途,带着年货从吉林长春抵达江苏苏州,为的是与在外工作女儿团聚过年。这种现象,正是近年来“反向春运”流行的一个生动例证。根据数据显示,2024年春运期间,60岁及以上的人群出行量同比增长接近30%。这一数据背后,饱含着深刻的情感与文化变迁。

反向春运不仅是老人出行的一种选择,它背后折射的是人们对“故乡”与“家”的重新定义。从“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逐渐转变为“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无论身处何地皆是团圆”。随着高铁、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子女在外工作与生活的常态已不再稀奇,家人间的联络愈发重要。无论是在外打拼的年轻人,还是年长的父母,都在努力打破那些陈旧的观念,以更加开放的心态追求亲情的连接。

在忙碌的城市,春节的意义正在重新塑造。一些年轻人在外地拼搏,父母则不再坚持等待他们的归来,而是主动出行,去到孩子的新家。这种趋势,加深了代际之间的理解与交流。在都市的繁华中,父母不仅可以与子女团聚,同时也能体验到大城市的生活方式与文化,减少了他们往年回家所带来的不适感与压力。

事实上,选择“反向团聚”的还有许多类似的案例。以林文萍为例,两个儿子因工作繁忙而无法回家,她的选择悄然改变了传统的过年模式。与其独自守在老家,不如在孩子身边共度新年,这种紧上亲情纽带的做法揭示了现代家庭中,亲情与责任的双重转型。

而交通的便利化无疑是促进这一现象的关键因素。现今的高铁网络和航空系统,使得跨区域的家庭团聚不再是艰巨的任务。父母出行不仅迅速,体验也愈加舒适。从过去的不便到如今的轻松,这一变化将极大提升家庭的相聚频率与质量。

“反向春运”已然成为一种新风潮,它不仅让春节的味道更加多样化,更让倍受社会关注的“空巢”现象现出一丝温暖的亮光。春节,作为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正因这种新的团聚形态而更显得具有活力与深度。亲情的定义不再局限于地域,它蕴含一种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强调的是心灵的契合与聚集。

春运不仅是人们的流动,更是思想与情感的流动。在这个变化多端的时代,反向春运所传递的情感连接,折射出社会的进步与家庭关系的深刻变迁。这种与时俱进的亲情表达,正是新一代人们奋斗与归属感的体现。尽管脚步匆匆,心却始终连在一起。

春节,这个承载着中国人独特情感的节日,正在以新的方式展现它的魅力。无论是传统的回家之路,还是新兴的“反向春运”,不变的是那份对家的眷恋和对亲情的守望。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珍惜与家人的每一刻相聚,让温暖的瞬间成为我们心中永恒的回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