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乡村春晚:从自娱自乐到乡村振兴新引擎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乡村春晚:从自娱自乐到乡村振兴新引擎

引用
腾讯
9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27A02YU900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N4047KA0514R9OJ.html
3.
https://www.sohu.com/a/851902879_121124403
4.
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24/0318/c223228-40197874.html
5.
https://news.cctv.com/2025/02/02/ARTIWL2Iq8LzTlyvgELFn44p250202.shtml
6.
https://news.southcn.com/node_54a44f01a2/8cebcd0304.shtml
7.
https://news.cau.edu.cn/mtndnew/2f67ddfd962146c3a17be37ccbc8aa12.htm
8.
https://www.luaninfo.com/laxw/laxw1/content_189246
9.
http://www.pinghu.gov.cn/art/2025/1/21/art_1528160_59861363.html

2025年除夕夜,当“扶着点咱奶别摔了”登上微博热搜,全国观众的目光再次聚焦于春晚舞台。然而,在央视春晚之外,一场场别具特色的“乡村春晚”正在全国各地的村庄里热闹上演,成为新时代农村文化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

01

从自娱自乐到文化品牌:乡村春晚的华丽蜕变

在浙江丽水,一场持续了40多年的文化接力,见证了乡村春晚从简单娱乐活动到全国知名品牌的蜕变之路。

1981年,丽水市月山村的村民们自发组织了一场春节联欢会,这便是中国最早的乡村春晚之一。当时,村民们用一副锣鼓、两把二胡、三支笛子,撑起了一台晚会,开启了中国乡村文化的新篇章。

40多年后的今天,丽水“村晚”已经发展成为覆盖全市九县(市、区)的大型文化活动。2025年,丽水计划推出500多场乡村春晚主题活动,涵盖非遗展演、民俗歌舞、趣味农事等特色主题,预计吸引数百万游客参与。

02

文化振兴赋能乡村振兴:乡村春晚的多重价值

乡村春晚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在山东济南平阴县北市村,5G技术的应用让“村晚”插上了科技翅膀。2025年春节期间,北市村通过5G网络直播“村晚”,吸引了超过10万人次观看。这种创新模式不仅让在外游子感受到家乡的温暖,更为村庄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5G+文旅”的融合模式正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北市村依托5G网络,开发了“一码游”服务平台,游客只需扫描二维码,就能获取景点介绍、民俗文化等信息。同时,5G技术还助力当地电商产业发展,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通过网络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03

科技创新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

在数字化时代,乡村春晚正展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2025年,由中国联通主办的《乡脉·AI村晚》创新性地将AI技术与非遗文化相结合,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字文化盛宴。晚会通过AI未来影像系统,生动演绎中国乡村发展故事,展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杭州余杭黄湖镇青山村,国家级非遗项目西湖绸伞工坊的落户,为乡村文化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西湖绸伞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宋志明表示,青山村丰富的竹资源和文艺人才的集聚,为西湖绸伞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2025年央视春晚节目《借伞》中使用的西湖绸伞,正是出自青山村的工坊。

04

从文化活动到产业发展的新探索

丽水“村晚”的成功经验,为全国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通过标准化建设,丽水市陆续发布了《乡村春晚建设规范》《乡村春晚演艺指南》《乡村春晚评价指南》等地方标准,推动村晚模式逐步成熟。

同时,丽水探索“村晚+市集”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通过村晚+村景、村艺、村礼等融合发展,带动了全市景区村的村晚运营体系探索。据统计,每年通过“村晚”实现的经济红利达到15亿元以上。

乡村春晚,这一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文化创新,如今正以更加多元、开放的姿态,展现着中国乡村的新面貌。它不仅是一场场简单的文艺演出,更凝结着中国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