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武汉拍摄揭秘:20个日夜打造《星汉耀江城》
春晚武汉拍摄揭秘:20个日夜打造《星汉耀江城》
2025央视蛇年春晚首次在湖北武汉设分会场,以《星汉耀江城》为主题,通过"文艺+科技"的影视化IP形式,展现了武汉欣欣向荣、经济腾飞的景象,以及坚韧的英雄气概。
20余个取景地彰显江城多元魅力
黄鹤楼
此次春晚武汉取景地包括黄鹤楼、光谷广场、横渡长江博物馆三个主场地,以及江汉路步行街、吉庆街、汉口里、巴公房子、长江游船古琴号、武汉大学、光谷马蹄莲等城市地标。这些取景地不是散点化地拼接,而是有脉络的英雄故事,每个取景地都展示武汉不同的一面。
巴公房子
- 烟火活力:在江汉路、吉庆街、巴公房子等地取景,通过主演带领群演走街串巷的互动方式,展现武汉的美食文化、非遗技艺。
- 人文魅力:以黄鹤楼、横渡长江博物馆等地标场景为主。黄鹤楼是武汉文化地标,新搭建的舞台宛若波涛涌动的长江,与主楼大红主调的光影交相辉映、熠熠闪耀,彰显武汉千年古城底蕴;横渡长江博物馆是了解武汉渡江历史、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场所,这里气势恢宏、唯美绝伦的楚乐合奏与长江游轮联动,展现源远流长的荆楚文化。
- 科创成就:以光谷"星河"广场、"马蹄莲"建筑、光谷空轨等为景,虎座鸟架鼓击响豪迈之音,众人琴舞演绎古今文化碰撞,科创工作者喊出奋发争先的气势,一鼓、一舞、一诗,尽显新时代武汉科技腾飞势头。
"零点"片场的精益求精
横渡长江博物馆
每一帧镜头、每一个场景都经过精心设计。主节目中,有一个场景是古琴号、黄鹤楼号等7艘游船于长江中心列阵成队,与主舞台之一的横渡长江博物馆联动入镜。这个船阵的排布是固定在江中心,因为江水是流动的,真正在船定好位置下锚后,船依旧会前进20余米。所以拍摄中,4个小时的封航时间,反复调整船的位置,真正拍摄时间仅一个多小时。
冬季夜间,甲板风大。古琴号上,拍摄杂技演员随着氦气球缓缓升起的场景时,大风吹着气球来回晃动,对于杂技演员,也是很大的挑战。
分会场节目拍摄中,还有很多跑步的镜头,李现、徐帆等演员带领着武汉人民奔跑在武汉大街小巷。有些跑步镜头只有1、2秒,但拍摄得拍1个多小时,演员们来回跑了数十次。这次参演的有数千名来自武汉各大高校的学生以及武汉市民,最多人数的镜头是围绕着光谷广场跑圈的那场戏,有3000多名大学生参与,几乎所有人都非常配合,即使很累了,也没有一声抱怨。
吉庆街
吉庆街片场,迎春灯布置在大街小巷,片场沿路的非遗摊位一字排开,演员们奔跑在烟火气中,展现出吉庆街独特的非遗年味。在吉庆街摆摊近十年的炒饭摊主也参演其中,"即使我们只是配合演员的背景,但导演也提出了精细的要求。这次参演,也让我亲身感受到,春晚制作对细节的严谨,和对每一位观众的尊重。"
光影留下武汉人民的春晚记忆
光谷星河广场
春晚还在彩排期间时,璀璨夺目的光谷"星河"广场就以光影出圈,直冲云霄的光束仿若《流浪地球》中"宇宙行星发动机",引得社交媒体上无数网友评论点赞,为其制作了众多特效表达。
为了表现光谷的科技之光,央视灯光组在整个布局中运用了拓扑空间美学。整个灯光设计可以看到在中心有一个圆,在外围是一个同心圆,它的面积很大,基本涵盖了整个光谷广场的辐射范围。如果在航拍的角度看,一条条光线构想了数学结构的图形,以立体空间表达未来科技的感觉。
光谷广场约有上千盏灯具,搭建时灯光组70余人拿着工程尺,按每个灯相隔3.5米的距离来安装。由于演员们的动作可能会让其中部分灯具移位,因此在整个排演过程中,灯光组每天都会在彩排完后重新调试,让每一盏灯都保持在精准的角度。
杨浩透露,光谷广场的灯光设计或将得到完整的保留,在春节期间,还会持续上演春晚同款光影秀。"我们希望春晚过后,能给武汉人民留下些痕迹和美好记忆。光谷'星河'光影也必将见证武汉的科技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