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唐山大地震48周年:我国防震减灾能力持续提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唐山大地震48周年:我国防震减灾能力持续提升

引用
中国科技网
8
来源
1.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5-01/13/content_285663.html
2.
https://m.163.com/dy/article/JMJIJFUT0514HS87.html?spss=dy_author
3.
https://www.longyang.gov.cn/info/7405/13753649.htm
4.
https://finance.sina.cn/2025-01-23/detail-inefxtnz6105171.d.html
5.
http://www.nceqsci.com/article/doi/10.3969/j.issn.1003-1375.2024.04.002
6.
https://www.mem.gov.cn/gk/zfxxgkpt/fdzdgknr/202404/t20240401_483275.shtml
7.
https://www.gov.cn/govweb/zhengce/zhengceku/202410/content_6978667.htm
8.
https://k.sina.cn/article_5953741034_162dee0ea06701u2yw.html?from=science&pos=24&vt=4

2024年7月28日是唐山大地震48周年纪念日。48年前的这场灾难,给唐山市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推动了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如今,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地震监测预警能力大幅提升,应急处置体系不断完善。

01

防震减灾工作取得新进展

2024年,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各地地震部门积极推进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升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例如,云南省隆阳区地震局实施地震监测预警项目,实现震后秒级预警信息传递。河北省则建成防震减灾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集地震监测预警、灾害防御、应急决策和科普宣传于一体,构建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的防震减灾信息服务体系。

在地震应急处置方面,各地也不断加强能力建设。例如,隆阳区地震局推进地震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组建区级第一响应人培训教官团队,提升全区地震应急处置水平。同时,各地还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通过进农村、进校园等形式,普及地震科普知识,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

02

地震预警技术持续优化

地震预警技术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支撑。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建议,应进一步优化预警技术,提高预警可靠度。他提出,对于不同可靠度的预警信息,应采取不同的应用对策。同时,科技部门应通过揭榜挂帅、重大专项等方式,提高灾害预警技术,而应急部门则应持续推动高可靠预警技术的应用。

王暾还建议推动多灾种预警体系建设。他认为,四川可以从山洪泥石流预警延伸到多灾种预警,包括滑坡、泥石流、山洪、内涝、山火等灾害的预警。这将使四川面向全国先行先试多灾种预警的技术、机制、服务。

03

2025年工作重点:强化大震巨灾防范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系统谋划“十五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全国地震局长会议提出,2025年要强化大震巨灾防范,大力推进地震预警服务。具体措施包括:

  • 紧盯震情跟踪不放松,持续夯实地震监测基础
  • 协同推进震灾风险防治,做好地震应对准备
  • 加快推进重点行业应用,持续强化公众信息服务
  • 创新震灾风险评估,提升风险防治水平
  •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推动治理模式向震前预防转变
  • 加强公众防震避险能力建设,拓展科普宣传阵地

此外,会议还强调要加强科技创新支撑。要加快重大科技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化开放合作。同时,要夯实法治保障和基层基础,配合推进防震减灾法修改,推动地震预警、活动断层探查等领域地方立法。

唐山大地震48周年之际,回顾我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从最初的被动应对到现在的主动防范,从简单的监测预警到智能化的应急处置,我国的防震减灾能力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展望未来,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必将迈上新的台阶,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