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地学人的骄傲!全球前0.05%的顶尖学者,有你的老师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地学人的骄傲!全球前0.05%的顶尖学者,有你的老师吗?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200366

2024年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榜单近日发布,中国内地高校和科研机构地质矿产方向共有4名学者入选"终身"榜单,95名学者入选"近五年"榜单。这些学者在测绘遥感、自然灾害防治、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展现了中国地质矿产研究领域的实力。

"科技发展,人才为先。"每一次创新的浪潮都离不开人才的引领,对学者影响力的评估也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

近日,国际学术机构ScholarGPS发布了2024年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榜单。从全球超过3000万学者中,通过对学者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数)、影响力(引用次数,已排除自引)和论文质量三项指数进行综合分析,最终遴选出全球排名前0.05%的顶尖科学家,对这些学者和55000家机构在各个领域、学科和专业方面(14个领域、177个学科及超过35万个专业)的卓越表现进行排名。

据了解,ScholarGPS发布的高排名学者全球前0.05%顶尖科学家榜单,分为终身榜单(Highly Ranked Scholar - Lifetime)和近五年榜单(Highly Ranked Scholar - Prior 5 Years)两个类别。根据高绩统计2024年榜单,我国内地有超200位学者入选"终身"榜单,超1000位学者入选"近五年"榜单。

矿业界梳理发现,在2024年"终身"榜单中,我国内地高校和科研机构共有4名地质矿产方向的学者入选。他们在测绘遥感、自然灾害防治、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自己热爱的领域,为地矿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这四位顶尖"大佬",都是谁?

Liangpei Zhang

张良培

武汉大学

张良培,男,1962年生。博士,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973计划项目和重点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IEEE Fellow、IET Fellow。

张良培教授长期从事测绘、遥感图像处理、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等方向的科学研究工作。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科研论文500余篇,是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主持和参加完成了四十多项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国防、863和973等方面的科研项目。获国家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武汉大学优秀教师、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等奖励,获IEEERSS David Landgrebe Award、IEEE TGRS Award、国际光学工程学会TheoreticalInnovation Award、美国摄影测量与遥感协会Boeing Award以及ERDAS Award,3次荣获全球IEEE GRSS数据融合大赛冠军等国际重大奖励。

Paul Tapponnier

保罗·塔波尼尔

中国地震局

保罗·塔波尼尔(Paul Tapponnier,1947年1月6日-2023年12月24日),出生于法国安纳西,国际杰出地球科学学者、青藏高原研究的奠基者之一、法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特聘教授。

他开创了将卫星遥感成功应用于活动构造研究的先河,出版了首幅完备的东亚活动断裂图;率先提出青藏高原大型走滑断裂在印度-欧亚碰撞造山带变形中的重要作用,建立了活动构造研究方法和标准,展示了野外地质、实物模拟和数值模拟的完美结合;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和野外断错地貌填图,结合高精度测年,量化第四纪活动断裂的运动学和大地震的破裂特征。

保罗·塔波尼尔教授在大陆变形和动力学研究领域的一系列开拓性工作改变了亚洲地质的研究范式,提出了青藏高原滑移线场理论、青藏高原向东逃逸运动学模型,建立了亚洲构造框架模型,为碰撞造山带变形研究带来诸多启发,对板块构造理论以及东亚和东南亚大地构造演化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Qixing Zhou

周启星

南开大学

周启星,1963年5月23日生,南开大学教授,博导,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院长(前任)。200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6年获天津市首批杰出人才。2013年、2015年、2017年和2021年分别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效候选人,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先后为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教育部科技委学部委员(先后为地学与资源环境学部、环境学部)。

周启星教授曾先后任中国科学院陆地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主任、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创建)。主要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地学以及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SCI收录近300篇,主编/共同主编著作17部。连续7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以第一完成人,获天津市自然科学奖特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以及中国青年科技奖和钱学森城市学金奖等奖项10余项。

Lena Q. Ma

马奇英

浙江大学

马奇英,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美国土壤学会会士、美国农学会会士、国际环境植物学家学会会士。1991年博士毕业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1991年-1993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4年起受聘佛罗里达大学任助理教授直至终身教授,2020年起放弃美国终身教职加盟浙江大学。

她长期从事土壤重金属特别是砷的生物地球化学与环境修复技术方面的研究,是国际著名土壤化学家,也是环境生态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华人科学家之一。入选科睿唯安2019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爱思唯尔2020年度、2021年度和2022年度"中国高被引科学家",斯坦福大学2020年度、2021年度和2022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2001年,马奇英教授在Nature报道了世界上第一个砷超积累植物蜈蚣草,大大推动了国际土壤砷污染植物修复的研究与应用。相关研究成果在Nature、Environ Sci Technol等发表SCI学术论文400余篇;据Web of Science,总引次数2.5余万次,H指数为78。出版全英文学术专著(含编写章节)30余部;获得美国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专利5项。并受邀担任多个国际会议主席或副主席,先后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作大会报告200余次。

除了四位学术翘楚,经矿业界梳理,在2024年"近五年"榜单中,我国内地高校和科研机构共有95名地质矿产方向的学者入选,覆盖48所高校及科研机构。其中,湖南大学入选学者最多,共14人;其次是武汉大学,入选6人;此外,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入选人数并列排名第三,均有4人入选。

来看看你的母校上榜了吗?

该榜单的发布,不仅展示了全球顶尖科学家的科研成就,也为全球科研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成就衡量标准,激励着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内不断追求卓越,同时也为科研评价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祝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