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产业名城·莆田:美食如何带动经济发展?
中国食品产业名城·莆田:美食如何带动经济发展?
2024年2月,莆田市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食品产业名城”称号,这是对莆田在食品产业发展上所取得成就的充分肯定。近年来,莆田市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提升了本地就业水平,也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增长。
政策引领,打造食品产业高地
为推动食品产业发展,莆田市成立了以市政协主席为组长的食品产业发展暨招商工作专项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专家政策、金融支撑等5个小组,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良性互动。同时,莆田市出台了《促进食品产业转型升级七条措施》,从增强扶优企业、鼓励集聚集约发展、创新业态模式等方面提出18条举措,引导服务各细分领域重点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推动食品产业跨越发展。
在具体实施方面,莆田市围绕“接一强二连三,培十强百争千”食品产业发展路径,重点培育10家以上龙头企业,做强100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致力于打造世界啤酒之城、中国预制菜肴之都、福建休闲食品重要加工基地。目前,全市食品产业上下游在“链”式效应推动下,逐步形成集聚,食品产业链生态不断完善,年产值已迈向300亿元大关。
龙头企业带动,科技创新赋能
在政策支持下,莆田市涌现出一批食品产业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不仅自身发展迅速,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
红太阳精品公司是莆田市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专注于海带品类、酱菜等农副产品深加工。公司新建的国圣食品产业园引进国内最新的即食海带自动化生产线,每天可生产海带产品100万包,年销量达6.6亿包,成为全国最大的即食海带生产加工基地。
百威雪津啤酒有限公司是莆田市的另一家龙头企业,其莆田基地年产能达200万吨,单条生产线最高每小时产酒16万罐、每秒45罐次。作为全球单体产能领先的智慧低碳工厂,百威雪津拥有储粮罐-原料不落地技术、电子验瓶机、无菌压盖技术、可溯源管控体系四大“黑科技”,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亚明食品是莆田市预制菜产业的领军企业,深耕酒店菜肴行业20余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中式菜肴生产标杆企业。公司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共建中国预制菜研发中心,引进孙宝国院士专家团队,设立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拥有知识产权300多项,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中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
美食带动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美食产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莆田市的经济增长,也为当地居民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以光泽县油溪村为例,返乡创业的傅文燕通过成立光泽县志兴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荷莲、优质稻、油菜、油葵产业,最终年产值达300多万元,带动油溪村剩余劳力100余人务工,户均增收5000元左右。
在南日岛,鲍鱼养殖已成为当地的重要产业。2023年,南日鲍的养殖面积达1000亩,产值约9亿元。当地通过建设鲍鱼科技产业园,解决岛上缺少工业用地难以规模化生产加工的难题,同时带动周边村民就业。
特色美食吸引游客,促进文旅发展
莆田的特色美食不仅在当地受欢迎,也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据统计,2024年春节假期莆田全市累计接待游客202.9万人次,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同期增长49.5%;实现旅游收入10.95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同期增长128.2%。
南日鲍、莆田卤面等特色美食已成为游客必尝的美味。在涵江区的滨海产业新城食品产业园,百威雪津打造的福建省首家啤酒博物馆也将文旅元素带入工业园区,形成一二三产多元形态的融合。
展望未来,打造食品产业新高地
随着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莆田市正逐步实现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转变。未来,莆田市将继续加大对食品产业的扶持力度,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进培育行业龙头企业,推进科技创新,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其美誉度和影响力。
同时,莆田市还将进一步挖掘美食文化内涵,打造特色美食品牌,推动美食与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让美食成为莆田市的一张亮丽名片,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