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高发季,王贵强教你如何应对?
甲流高发季,王贵强教你如何应对?
近日,一则令人痛心的消息引发了公众对流感的广泛关注:女星大S因“流感并发肺炎”不幸去世,享年48岁。这一事件不仅让人们震惊和悲痛,也引发了大家对流感危害的深刻思考。在当前甲流高发季节,如何科学应对流感,特别是如何识别重症风险,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为此,我们特别整理了国家卫生健康委权威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教授的最新观点,为大家提供科学指导。
流感和普通感冒有何区别?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由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导致,其中甲型流感因其传染性强、易变,尤为引人关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闫崴指出,流感不等同于普通感冒。流感起病通常较急,患者常出现迅速高热,畏寒,极度乏力,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不适,常伴有咳嗽、流涕、咽痛等呼吸道症状。这些症状往往比普通感冒严重得多。此外,由于流感患者因免疫力下降和气道黏膜受损,易合并细菌感染,从而引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
当前甲流疫情形势如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第52周(12月23日—12月29日),全国门急诊流感样病例的流感病毒阳性率较上周上升6.2%,北方省份上升略明显,但仍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而日本的疫情更为严峻,自2024年9月2日至2025年1月26日,日本国内累计流感病例已达到约952.3万人,部分地区甚至出现流感药物短缺的情况。
哪些人群需要特别警惕?
王贵强教授特别提醒,以下人群需要特别警惕流感:
- 65岁以上的老年人
- 5岁以下的儿童
- 孕妇
- 慢性病患者(如慢性心脏病、肺病、肝病、肾病等)
-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HIV感染者、正在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等)
这些人群一旦感染流感,发展成重症的风险较高。因此,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头痛、乏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出现哪些症状需要立即就医?
王贵强教授强调,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应立即就医:
- 持续高热不退
- 呼吸困难或气短
- 胸痛或胸闷
- 头痛、意识模糊
- 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对于高危人群,即使症状较轻,也建议及时就医,及早使用抗病毒药物,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如何有效预防流感?
接种流感疫苗:这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流感疫苗可以将患流感就医的风险降低40-60%。建议每年秋季接种,特别是高危人群。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清水清洗至少20秒,或使用含酒精的免洗手消毒剂
-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
- 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
- 保持室内良好通风
- 健康生活方式:
- 均衡饮食
- 适量运动
- 充足休息
- 减少压力
- 避免接触流感患者: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减少去人多密集的场所,尤其是商场、电影院等相对密闭空间。
面对甲流高发季,我们既要保持警惕,也不必过度恐慌。通过科学预防和及时治疗,我们可以有效应对流感的威胁。特别是高危人群,更应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