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组兰花诗值得细细品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组兰花诗值得细细品读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525/17/82244830_1124294475.shtml

兰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花卉,更是一种高洁品格的象征。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都曾以诗词歌赋赞美兰花的幽香与高雅。本文精选了11首描写兰花的诗词,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兰花的迷人魅力。

1. 宋代诗人苏辙《兰花》

李径桃蹊次第开,穠香百和袭人来。春风欲擅秋风巧,催出幽兰继落梅。

译文:李花开、桃花开,各种香味袭人来,春风也想像秋风那样巧妙,催开了幽兰继而梅花才盛开。

2. 明代薛纲诗《兰花》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字香。

译文:我爱兰花不同于其他的花,因为它不凭自己的颜色来对春天的阳光献媚争宠。在寒风凛冽的深林之中,即使没有人也能够散发着芬芳。主要是赞美兰花不争奇斗艳,高洁傲慢。

3. 唐代王勃诗《春庄》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译文:山林中有一条路边长满兰花的小路,城外还有种满桃李的果园。远离了凡尘俗世安静下来,连鸟叫声也不觉得喧闹。

4. 元代揭斯诗《秋蕙》

幽丛不盈尺,空谷为谁芳。一径寒云色,满林秋露香。

译文:兰花生长在幽谷不足盈尺的地方,花姿摇曳不知为谁开。一到深秋季节,满谷整林都飘着幽香。

5. 唐代李世民诗《芳兰》

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译文:紫苑这里值得是帝王园圃,淑景说的是美景,兰场值得是犹兰圃,泫说的是水珠下滴,会须则是指该当,佩里指的是佩戴于身的意思。全诗意思是说,在春阳柔和的光下,再加上翠草的映射,使得兰室里呈现出一种怡人的淡淡的色调,兰叶上挂着下垂的露珠,闪烁这晶莹的亮光,阳光使得兰草更加飘逸潇洒,春风吹来,风里伴着花香,会让人格高尚的人来采,佩戴在身上,散发这王者的芬芳。

6. 清代诗人程樊诗《咏怀》

兰为王者香,芳馥清风里,从来岩穴姿。不竟繁花美。

译文:兰花的香味在花中可称王者,没有比兰花更香的,它芳菲馥郁的花香随清风飘散,兰花从来就是生长在深山岩穴之旁,不与繁花争艳斗芳。就是说兰花的香是最尊贵的一种香味,夹在清风里如果不仔细的话闻也闻不到,从来就生长在岩石缝中,不和那些市井中的花比美。

7. 宋代诗人苏轼《咏幽兰》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译文:兰花的姿容婀娜多彩,叶子碧绿修长,风吹过来的时候,就算身处幽谷里也难以掩盖其淡淡的香味。不是因为被人摘取,就甘心作为配饰,就算是无人欣赏自己也默默地吐着芬芳。

8. 春秋时期《孔子家语》

不以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气若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

译文:芝兰生长在幽深的林间,不会因为没有人来欣赏就不散发芳香,有德行的人修养道义建树美德,也不会因为穷困潦倒而改变节操。所以说:和善良的人在一起就像住进了种满芝兰的屋子里,待久了就闻不到香味了,因为已经被感化了。

9. 元代诗人余同麓《咏兰.其一》

手培兰蕊两二栽,日暖风和次第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译文:亲手栽培的兰花经过几次修剪,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逐渐绽放。室内坐久了不知不觉也就闻不到花香了,推开窗户有蝴蝶飞进来,才知道花香已经飘得很远了。

10. 元代诗人余同麓《咏兰.其二》

百草千花日夜新,此君竹下始知春。虽无艳色如娇女,自有幽香似德人。

译文:百草千花一昼夜间翻新,兰花在竹下盛开,人们才知道春天来了。虽然没有如娇艳女子般的姿色,但也有幽香沁人心脾。

11. 宋代诗人朱熹《咏蕙》

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适意欲忘言,尘编讵能老。

译文:兰花开出来的花与众不同,而蕙兰更加的独特,它看似很普通,可是极为有气质。“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是说这兰花得了古名,从而更加的高贵,散发出不一样的芬芳,即使是在很远的地方,都是能够闻得到,这种旖旎[ yǐ nǐ ]的香味最好。“适意欲忘言,尘编讵能老”是说舒适地想不须用言语来说明,古旧的书岂能说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