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有风的地方>覆盖225国,成中华文化“出海”新名片
<去有风的地方>覆盖225国,成中华文化“出海”新名片
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近期再获殊荣,成功摘得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这部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华策影视集团联合创作的电视剧,此前已斩获第34届电视剧“飞天奖”和第3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实现了重大奖项的“三连冠”。该剧不仅在国内广受好评,在海外也取得了显著的传播效果,成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作品之一。
重大主题巧妙表达
专家和观众普遍认为,《去有风的地方》巧妙地将乡村振兴战略融入艺术创作中,通过展现当代乡村生活的温情与恬静,诠释了令人向往的乡愁。该剧将“都市与乡村、出走与回归”的时代思辨融入“田园生活流”中,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文化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华策影视集团副总编辑贾尧表示:“该剧将田园治愈融入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当代青年在时代洪流中充满正能量的心路历程,不仅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响应,更是对当代青年精神世界的一次深度挖掘和艺术呈现,表达出乡土中国独有的治愈力量。”
策划与制作的匠心精神
主创团队在策划和制作过程中展现了非凡的匠心。为了呈现大理最美的风景和文艺调性,主创团队跑遍大理州的各个角落,精心选取了多个地点作为拍摄场景。例如,有风小院位于凤阳邑村,有风小馆在沙溪古镇,马场在云龙县,电商仓库在剑川县等。每个取景地的选择都经过深思熟虑,旨在展现大理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魅力。
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2024年4月13日,多位专家在北京对《去有风的地方》进行深入研讨,给予该剧高度评价。专家们认为该剧是“中国温暖现实主义题材的标杆作品”,成功展示了云南的生活方式和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生活风貌。
-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认为该剧是“温暖现实主义”的代表作,探讨了现代人的心灵归宿问题。
-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认为该剧成功将“中国故事”推向国际舞台。
- 《人民日报》文艺部理论评论编辑室副主编任姗姗认为该剧展现了当代青年群体的多元图鉴。
- 《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编辑牛梦笛认为该剧以青春叙事展现了家乡建设的情怀。
-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戴清认为该剧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胡杰认为该剧倡导了一种健康、平衡的生活方式。
收视率与影响力的双重突破
据统计,《去有风的地方》在国内7家卫视和11个省级地面频道播出,在海外20个平台播出,覆盖全球225个国家及地区。该剧在CSM全国网平均收视率0.76、份额3.78%,CSM64城平均收视率2.36、份额9.67%,CVB平均收视率0.45、份额1.83%,均排名省级卫视第一。此外,该剧还获得了包括纽约时报在内的海内外权威媒体的赞誉。
获奖记录
- 2023年1月播出后三个月内,成为湖南卫视黄金剧场收视冠军
- 入选2022年国内旅游宣传推广优秀案例
- 获得第十七届小康电视节目工程优秀电视剧
- 获得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全球数贸会先锋奖
- 获得第十八届首尔国际电视剧大赏最佳剧集
- 获得第十四届澳门国际电视节“金莲花奖”最佳电视剧奖
犹如一股清新的风,《去有风的地方》凭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吹”遍了全国乃至全球的荧屏,成为继电影《五朵金花》之后,云南文化传播最广、影响力最大的作品之一,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