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元气治愈小书,适合春天与明天
书单|元气治愈小书,适合春天与明天
春天的脚步悄然而至,万物复苏的季节里,一本好书如同一剂心灵的良药,能够抚慰疲惫的心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疗愈岛",探索9本能够带给你温暖与力量的治愈小书。
春天与明天
假如世界是个草台班子,你仍可以躲在后台偷闲看看书,没人会记得这台大戏缺少一个群演。
我们不必非要成为一个完美的角色,也可以做一个悲喜交加的观众。
就像「疗愈岛」出品的这些治愈小书,当困顿来临时,它们虽不能解决眼前的困境,至少可以轻抚你不安的情绪,将爱与梦想带向春天与明天。
重要的是,让你知道你要活在你的剧本里。
《今日无他事》
一本闲趣轻松的生活日记
以小黑猫"么么黑"的视角,发现人生中被忽视的美好
本书以富有中国传统水墨神韵的写意小画,带领读者发现生活中稀松平常的闲意,感受在喧嚣都市里卸下烦忧的“闲适哲学”。
在书中,作者张乐陆化身为一只黑猫,像千千万万个在都市奔波的普通上班族一样,体味着三餐四季。他用独特且波澜不惊的幽默,将人间日常的沉重、尴尬、愤怒、嫉妒、失落、孤独、无聊等情绪,演绎得淋漓尽致,传达出对时间流转、世事变迁、友情、爱情所持的逍遥、豁达、知足的处世态度。
从2015年开始,张乐陆几乎每天创作一幅以黑猫为主角的小画作,这种犹如写日记般的习惯,至今已经持续了8年。本书选自他2015年到2023年8月间的部分作品。
《好想消失的日子》
一本写给当代年轻人的疗愈散文诗
来自外部的信号,总令我们一不小心就偏航
不妨和相同波段的人聊聊,试着找回原本的频率
Worry是一个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人:
个性单纯,容易轻信别人,也因此常常受伤。
人如其名,Worry敏感、焦虑、不善表达自己。
无论是工作、友情、还是爱情,都被莫名的情绪搅得一团糟。
这天,Worry身心俱疲,于是萌生了一个念头:
干脆像灰尘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她毫不犹豫地把头伸进面前的垃圾桶,
一个踉跄间,跌入了深不见底的黑洞……
猛然回神,Worry发现自己置身于童话世界一隅,
甚至还摇身一变成了故事主角。
跨过这个陌生新世界的大门,
一场未知的内心旅程随之展开,
Worry将会面对怎样的境遇……
此刻,Worry向和她有着同样烦恼的你伸出手,
邀请你一起开始这次旅行,你准备好了吗?
《为什么我只记得你》
一本肯定人生的温暖之书
重访旧时光,让平凡的日子过得有意义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
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这是一本肯定人生的温暖读物。让你更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以及每时每刻要做的决定。
如果你正处在烦乱的周遭中不知所措,我推荐你在一个雨夜里与它寒暄几句。
回忆到底由什么构成?我们该做些什么才能更好地保存回忆?
在这本探讨回忆是如何影响幸福感的图文小书里,被誉为全球最幸福的人迈克·维金,分享了自己在丹麦幸福研究院进行的一次全球幸福回忆调研。基于70个国家1000个人的故事和在真实生活中展开的幸福实验,他为人们揭开了回忆背后的秘密和记忆形成的科学真相,探索了如何通过有意识地规划,让人们记住平凡日子中的幸福时刻。
有时候,往回看,重新探访旧时光,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规划将来的旅程。记住,有一天,你的过去会在眼前闪现,你要做的是保证它值得观看。
《在一起》
一封写给曙光的情书
悲伤终将过去,在一起就是最好的解药
虽然人与人的距离变远,但我们的心却在此刻靠得最近
一次罕见的暴风雨突然来临,人们的生活顿失所依。一个男人和他的狗,共同经历了这场暴风雨带来的艰难时刻。本书以温和的哲学视角,非常贴切地审视了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世界发生的一切。
在英国疫情封锁期间,许多人学会了新的工作方式,而《在一起》正是这种新工作方式的产物。作者卢克由于无法自由地在室外作画,便开始运用想象力,以内省和反思的方式,记录周遭发生的事情。他将这些画作上传到Instagram上,粉丝一下子骤增到25万。
很快,凯尔图书公司的编辑玛丽安·莱德洛联系了卢克,请他为所有身处困境的人们绘画。之后,他们开始合力创作这本书,由卢克绘制插图,玛丽安撰写文字,在持续数月的创作过程中,他俩实际并未见过面——一切都通过Zoom(一款云视频会议软件)进行。这本书的创作过程恰好反映了它要传达的信息:我们应该更好地联合起来,共同克服逆境;即使在艰难时期,也永远会有一线曙光,让我们从别样的角度发现生活的美好。
卢克将本书献给了他的已故祖父——一个他生命中重要的父辈形象。本书中的主人公即是以卢克的祖父和他自己的狗狗罗宾为原型,通过他们的经历来指引我们如何安然经受这场暴风雨的洗礼。这是一个充满个人情感的故事,但同时与我们所有人都息息相关。
《观察的艺术》
“拒绝无聊”行动指南+“对抗分心”练习手册
别错过生命的哪些转瞬即逝的时刻
我们该如何看待那些每天都在发生的、平庸琐碎的日常?
又该如何将注意力集中在我们习惯性忽略的事物上?
在这个容易分心的时代,我们的生活终日与手机、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相连。研究显示,现代人每隔6分钟就要看一下手机,一天要划手机2500次!
我们逐渐丧失了专注力,体验和活在当下的能力也慢慢褪去:
我们看,但没看见;听,又没听进心里;
我们一刻不停地想事情,却未曾真正思考过。
面对现代人的注意力恐慌症,《纽约时报》专栏作者罗伯·沃克帮你按下暂停键。
131个对抗分心、寻找灵感、发现日常乐趣的观察练习,将为你打造灵活的感官接收力,拉近身体与头脑的距离,最终改变你观看、思考、感受生活的方式,重拾挖掘事物的快乐。
《生命的奇迹》
你从未见过的孕育奇书
让你换个角度看"生育这件事"
生命是一场值得感念的奇遇
这是一本适合成人阅读的“文化新知绘本”,收录了世界各地关于性交、受精、怀孕、分娩、养育孩子等阶段的奇趣故事和冷知识。书中从历史、文化、科学等角度,以古灵精怪的插图,形象地讲解了宝宝的孕育全过程,并将人和动物进行了比较,讨论了过去人们不曾了解的事物,带领你用孩子般单纯的眼睛,轻松看待“生育这件事”。
《成为你自己》
一位母亲写给女儿的女性艺术家传记
以诗意笔触见证女性艺术家的成长心路
人生选择众多,所有你想要获得的
永远与给予无关,只和赤诚而热烈的初心有关
草间弥生为什么钟情于波点?弗里达·卡罗为什么偏爱自画像?托芙·扬松的“姆明”是如何诞生的?
本书讲述了全球15位女性艺术家的生活和工作,以及她们在艺术领域内外所做的独特贡献。不同于以往的艺术传记,该书聚焦于因性别而被边缘化的女性油画家、雕塑家、版画家、插画家、设计师等。通过阅读她们的个人故事,你将对当今艺术界和艺术流派产生全新认识,并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女性对整个世界的影响。
《你想与谁相伴一生》
治愈绘本《你想过怎样的一生?》姐妹篇
一本你永远不想送人、但又忍不住不断买来送人的礼物书
本书的诞生源于一次生日聚会。
聚会的主角是作者海克·法勒刚认识几个月的朋友。这位朋友将两人的相识称为一见钟情的友谊:一种瞬间萌发、无法解释的好感。“我和这位新朋友为何如此投缘?这段友谊会在中途结束,还是会一直持续下去?”怀着对友谊的疑问和感慨,海克·法勒决定再次邀请插画家瓦莱里奥·维达里共同创作,探寻友谊的真谛。
为了更好地了解友谊,她建立了一条友谊链:请一位朋友讲述他一个朋友的故事,再去请那个人讲述另一位朋友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有些朋友发展成家人,有些失去了联络,有些升华为恋人,有些却沦为陌生人。她将这些故事融合在这本书里,描绘了友谊的诞生、离散以及再度相遇的感动。
书中并不定义友情,只单纯勾勒出形形色色的情感旅程。你将随着一幅图、一句话,经历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过的亲密关系。相信,不管你现在正与谁为伴,书中的某个场景都会让你想起内心深处珍视的某个人。
《你想过怎样得一生》
从0 到100 岁,该学会的人生大事,都在这些生活的小事里了
没有“应该要过”的人生,只有“想要过的人生”
本书的诞生源于一份礼物。作者海克·法勒是德国《时代周刊》的编辑,当她看到刚出生的可爱侄女时,突然萌发了创作灵感:写一本独一无二的书,让侄女知道即将要面对的一生。她邀请获奖无数的插画家瓦莱里奥·维达里共同创作,自己则亲身采访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国籍的各色人物,集合成了这本从0 到100 岁的故事。她只问他们一个问题:“生活教会了你什么?”
采访后她意外发现,许多背景差异很大的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世界的理解竟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
19 岁时,会经常讨厌自己。
36 岁时,发现现实与想象相去甚远。
43 岁时,学会了为自己而活。
51 岁时,接受了父母的样子。
75 岁时,学会了遗忘。
80 岁时,感到生命有限,更加珍惜当下。
92 岁时,接受了人终会死亡的事实。
你将逐年、逐页地顺着一生的时间,经历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的小事情。相信,不管你正处在人生哪个阶段,书中都有与你此时此刻生命状态共鸣的一句话。你的人生,走到了哪一年?
疗愈岛(Neverland),一片远离尘嚣的无忧小岛。英文名取自《彼得·潘》中的 "永无岛",迷失的人都会来到这里疗伤。尽管并非所有来到"永无岛"的人都不再衰老,但这里最著名的居民却拒绝长大。因此,这个词经常被用来比喻永恒的童年和不朽的纯真。
在这片如世外桃源般的理想乐土上,有极为美妙的仙境、抚慰人心的空气和充满想象的故事。你可以尽情地做梦,安静地发呆,忘记忧愁,享受你以为遥不可及的美好。愿你在缓慢的时光中,放下不安的灵魂,与温暖的光和自由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