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职业性噪声聋:你我同行守护听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职业性噪声聋:你我同行守护听力

引用
百度
9
来源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2583644177823582
2.
https://www.infzm.com/contents/277366?source=202&source_1=277364
3.
https://m.yantai.gov.cn/art/2024/6/4/art_80424_3197792.html
4.
http://www.yiyang.gov.cn/sjkzx/4505/35521/content_1930792.html
5.
http://www.zichuan.gov.cn/gongkai/site_zcqwsjkj/channel_61ca76b97b4955f6beed3305/doc_61ca89d34cc1d0ce8eed3288.html
6.
https://www.sztv.com.cn/ysz/yszlm/mt/xfkb/78818292.shtml?isApp=true
7.
http://www.hzahy.com/jszc/1113.html
8.
https://www.cdctj.com.cn/system/2024/05/04/030138561.shtml
9.
https://www.jlzfy.com/healthy_view.aspx?id=878

据统计,目前全球约有五分之一的人患听力损失,而职业性噪声聋已成为我国仅次于尘肺病的第二大职业病。数据显示,2006-2021年,我国职业性噪声聋报告病例数平均增长率为13.31%,形势十分严峻。

什么是职业性噪声聋?

职业性噪声聋是指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性听觉损伤。这种损伤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严重时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听觉障碍和沟通困难。职业性噪声聋多见于船舶业、制造业、纺织、矿山开采、电子等行业,是常见的职业病之一。

危害不容忽视

职业性噪声聋的危害远不止于听力损失。初期可能仅表现为耳鸣、头晕、耳闷等症状,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引发心跳加快、容易紧张、反应迟缓等症状,甚至损害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功能。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损伤往往具有隐匿性和渐进性,早期不易被察觉,一旦发现可能已经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高发行业与人群

职业性噪声聋主要分布在采矿、制造、家具、冶炼、航空等行业。据统计,我国现有数千万劳动者暴露于噪声作业环境中,约16%的成年人听力损失是由工作中过度暴露于高噪声环境所引起。在一些重工业城市,这一比例可能更高。

如何预防职业性噪声聋?

预防职业性噪声聋需要企业和劳动者共同努力。企业应承担起主体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噪声源,如合理布局作业场所,将高噪声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采用隔声、吸声、消声等技术手段降低噪声传播;实行轮班作业制度,减少劳动者暴露时间。

劳动者个人也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正确佩戴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品,定期参加职业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听力异常。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注意休息,减少其他噪音源的干扰。

深圳经验:职业健康保护行动

面对职业性噪声聋的挑战,深圳市率先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举措。自2020年起,深圳市卫生健康委统筹部署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将“4+9”类职业人群纳入工作范畴,包括接触粉尘、化学因素、噪声和放射线作业人群,以及环卫工、公交司机、快递员等重点群体。

行动通过健康素养调查、健康体检、工作场所调查及健康干预等方式,全面掌握重点职业人群健康状况。同时,制定并推广《用人单位听力保护指引》,为企业提供专业指导。截至2021年12月底,已服务企业4527家次、体检14.5万人次,并完成11部重点职业人群健康保护指南的制定。

共同守护听力健康

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劳动者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强监管,完善相关法规标准;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改善工作环境;劳动者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参与健康检查;社会各界也应关注这一问题,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共同守护劳动者们的听力健康,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科技助听,共享美好生活”的目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