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冯骥才与春节申遗:一位文化学者的坚守之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冯骥才与春节申遗:一位文化学者的坚守之路

引用
中国科技网
7
来源
1.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4-12/06/content_269789.html
2.
https://news.cctv.com/2025/02/02/ARTIslXrmh5eyXnTUiFSJXSD250202.shtml
3.
http://mrdx.xinhuanet.com/20250202/e942750b92344d6f90c1c83db5bf1679/c.html
4.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27A033RN00
5.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826337
6.
http://www.cflac.org.cn/ys/mjqy/mshj/202412/t20241218_1334293.html
7.
https://www.peopleapp.com/column/30047605002-500005976319

2024年12月4日,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消息传来,82岁的冯骥才难掩激动之情。作为中国春节申遗的重要推动者,他为这一刻已经努力了十余年。

01

一位作家的文化使命

冯骥才,这位著名作家、文化学者,早在2010年就提出了将春节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首位的倡议。在他看来,春节不仅是中国人辞旧迎新的节日,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内涵。他曾在多个场合呼吁:“春节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从腊八到转年正月十五,历时一个多月,都属于‘年’的范畴。年文化本质是精神的、理想的,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道德、价值观和审美的传承载体。”

02

三大理由奠定申遗基础

冯骥才为春节申遗提出了三个核心理由:

首先,从时间跨度上看,春节长达四十天,是所有传统节日中最长的。从腊八开始,经过小年、除夕、春节,直到元宵节,整个过程连绵不断,形成了完整的节日体系。

其次,春节是民俗最密集的节日。在这段时间里,几乎涵盖了中国所有重要的民俗形式,从祭灶、贴春联、放鞭炮,到拜年、吃团圆饭、逛庙会,每一种民俗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最后,春节的精神内涵最为丰富。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理想、团结、平安、和谐的追求,这些价值观念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03

十年坚持,守护春节文化

为了推动春节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冯骥才付出了巨大努力。他关于春节除夕放假的提案得到了国家采纳;他组织了为期十年的年画普查,完成了所有重要年画产地的档案采集和编制,建立了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和研究中心;他写了大量关于春节价值的文章,也在大学培养了许多研究春节文化与艺术的研究生。

04

春节文化的当代传承

面对“年味淡了”的担忧,冯骥才始终保持乐观。他认为,虽然一些传统习俗可能在形式上有所变化,但春节的核心精神始终不变。比如拜年从登门拜访变成电话、短信,再到现在的微信、短视频拜年;年画可能不再贴在墙上,但“福”字依然是家家户户的必备;祭灶的仪式虽然少见,但灶王爷的形象被做成了冰箱贴,继续“守护”着人们的厨房。

05

申遗成功的深远意义

春节申遗成功,不仅是一个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更关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国际形象。冯骥才指出:“春节是最能彰显我们中华民族精神、性格和文化形象的重要节日。如果春节申遗成功,它将成为人类共有的遗产,让全世界更加重视这一重要的节日文化,从春节了解中华民族的理想、追求、道德准则、价值观,认识我们究竟是怎样一个民族。”

如今,春节已经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性的文化现象。许多国家的华人社区都会庆祝春节,一些国家甚至将其列为公共假期。春节申遗成功,将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也让全球华人更加自豪地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