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小扇子也有大学问!一文get扇子千年历史,看古人如何优雅度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小扇子也有大学问!一文get扇子千年历史,看古人如何优雅度夏?

引用
科普中国网
1.
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00&ar_id=512570

在炎炎夏日,扇子不仅是纳凉的工具,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远古时期的树叶、羽毛,到精美的团扇、折扇,扇子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凝聚着匠师们的智慧,蕴含着人们的思想情感,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扇子的历史沿革

远古时代的人类在炎热的夏季,随手摘取一片植物的叶子或禽类的羽毛,简单加工下就能直接招风纳凉、遮阳取荫,这应该是原始扇子的雏形。

今日作为实用器物的扇子,其初始年代并不称“扇”,而称作“箑( shà)”或“萐( shà)”,也有作“翣( shà)”,古亦有“便面”等称,在我国有着悠久历史,相关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虞舜时期。

晋代崔豹在《古今注·御服》里记载:“五明扇,舜所作也。既受尧禅,广开视听,求贤人以自辅,故作五明扇焉。”五明扇就是用雄鸡尾巴上五光十色的羽毛制成的一种扇子。这种扇最初并不用于摇风引凉,而是他人把持作为仪仗之用,其主要用途是供帝王公卿所使用,以显示帝王广开言路、招贤纳士的态度。


东周 便面 图源大江网-信息日报

目前出土的最早的竹扇实物,是江西靖安县东周古墓出土的短柄竹扇,又被称作便面。便面又称单门扇或户扇,‌是古代用以遮掩面部的扇状物。‌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两汉时期,‌最初用于遮面,‌以便在不想被他人看见时障面,‌因此得名“便面”。‌便面通常呈半圆形,‌类似单扇门,‌初期以细竹篾为材料制作,‌后来材质更为多样,‌包括布、‌锦、‌丝、‌绢等。‌

这把竹扇属于春秋晚期,是我国出土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扇类实物证据,它被称为“中华第一扇”。


战国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 图源CCTV9节目截图

中国最早的扇子图像则出现在成都出土的“嵌错宴乐攻战纹铜壶”上。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称为“翣”的长柄大扇,作为一种礼器用作王公贵族的仪仗。最初立于王公贵族身后的侍者手持翣用来遮尘挡风,后逐渐发展为仪仗饰物。

到了汉代,长柄扇的制作工艺不断进步,愈发精美,譬如这把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长柄竹扇。


清绸绣花鸟图面乌木雕花柄团扇 图源故宫博物院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羽扇出现的时间比较早,汉代刘歆所著《西京杂记》中便记载:“汉制,天子玉几,……夏设羽扇,冬则设缯扇。”只可惜,由于年代久远,羽扇易毁,今天已见不到汉代羽扇完整实物。


唐阎立本步辇图卷(局部)中仆人手持长柄扇 图源故宫博物院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上层人士普遍流行羽扇。有一种羽扇被称为雉扇,亦名雉尾扇,这也是一种礼仪之扇。魏晋时期,王侯大都僭越使用雉扇,南朝宋孝武帝忌惮江夏王刘义恭,甚至下诏规定王侯障扇不许用雉尾扇,改用红色的朱团扇。而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则更喜欢以麈尾扇自饰,特别是在清谈的时候。麈(zhǔ)是鹿群的领袖,鹿群的行动,则全看鹿王尾巴的摆动。因此,麈尾有指挥棒的意思。


北宋《清明上河图》中以扇遮面的男子 图源故宫博物院

到了唐代,团扇继续流行,但贵族阶层更偏爱长柄扇,《开元天宝遗事》记载:“贵妃每至夏月,常衣轻绡,使侍儿交扇鼓风,犹不解其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对于帝王贵族来说,长柄扇也可用作仪仗扇,作为一种显示权威地位的礼仪器具。


清竹股雕花边黑面永瑢书画折扇 图源故宫博物院

到了宋代,随着工商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团扇开始逐渐流行于各阶层。在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到处可以看见手持团扇的百姓形象。不仅如此,两宋文人还热衷于在绢本团扇的扇面作画。元代在团扇上作画作书已有下降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到了明清就更甚,扇面书画的主流让位于折扇。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书中还特别提到临安城挂招牌的卖扇名店,其中就有“周家折叠扇铺”。可见南宋时已能够自制自销折扇,有专门性制作折扇的人员和商铺,并在众多扇铺中占据一席之地。

明清时期,折扇才真正地独领风骚,取代了团扇、羽扇的地位。折扇,又称“折叠扇”“聚骨扇”“聚头扇”“撒扇”等。折扇的起源众说纷纭,有说起源于我国魏晋时期,有说源于日本,于北宋初期传入中国。南宋时期开始流行,但传统的团扇仍占主导地位。明代永乐年间由于受到帝王青睐,工匠大量制作折扇以备宫廷所需。上行下效,折扇开始在民间广为流行。

折扇的流行改变了中国以传统团扇为主流的局面,折扇的扇面可书可画,扇骨可雕刻镂,集实用价值与审美于一体,一直以来被文人雅士所喜爱。


清竹叶扇骨 图源第一文物修复研究院

在盈尺大小的扇子上,不仅凝聚着匠师们的聪明才智,而且还蕴涵着人们丰富的思想情感,承载着深厚的、富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积淀。

中国古代扇子形制发展演变示意图
图源第一文物修复研究院

如今,扇子的种类已有百种,总的归纳为二大类:一是平扇(即是团扇、葵扇、麦草扇、玉版扇等)不能折叠;二是折扇,可自如敞开收叠。制作材料包括:竹、木、纸、扇、象牙、玳瑁、翡翠、飞禽翎毛、其它棕榈叶、槟榔叶、麦杆、蒲草等。

在长达数千年的岁月里,扇子不仅是引风纳凉之物,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逐渐发展成为与礼仪、风俗、诗词、舞蹈、戏曲等文化艺术相关联,与书法、绘画、织绣工艺等有机结合,交相辉映的艺术品,在中国传统工艺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