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餐桌上的这些食物,可能正在悄悄伤害你的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餐桌上的这些食物,可能正在悄悄伤害你的肝

引用
澎湃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179416

全球一半的肝癌病例集中在中国,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从乙肝到肝癌,这个过程可能只需要10-20年,而很多人往往在病情恶化时才察觉。本文将通过一个真实案例,揭示肝癌的发病过程,并告诉你哪些食物可能正在悄悄伤害你的肝脏。

与癌共舞的“幸运儿”

郑先生是一位私企老板,30岁白手起家,凭借不懈努力实现了财务自由。然而,这位表面光鲜的成功人士,在50岁时被诊断出肝功能异常和肝内多发结节,这一切都源于他体内的乙肝病毒。常年应酬饮酒、过度劳累,让他不得不为过去的“过错”付出代价。

经过医生评估,郑先生属于肝癌高危人群。他积极配合抗病毒治疗并定期随访,每3个月查一次甲胎蛋白(AFP)和肝脏超声,每6个月查一次肝脏CT或MRI。

第一次较量

7年前,随访结果显示结节明显增大,经CT/MRI确诊为早期肝癌。得益于早期发现,郑先生接受了射频消融治疗,短短三四天住院时间,便轻松“过关”,仿佛只是一场“小感冒”。

第二次较量

4年前,复查时发现新的肝内结节,诊断为肝癌。郑先生再次接受了射频消融,疗效显著,癌症似乎并未对他的生活造成太大影响。

第三次较量

最近的一次发生在1年前,AFP检查异常,尽管B超和肝脏MRI未见明显病变,但医生凭借丰富的经验预判肿瘤可能性大,建议进行PET-CT检查。果不其然,肝癌再次“现形”。郑先生毫不犹豫接受手术治疗,又一次成功“逃出生天”。

从乙肝到肝癌只需要三步

郑先生的故事并非个例。据统计,约70-80%的肝癌源于慢性HBV感染,而从肝炎演变为肝癌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步:

第一步:肝炎阶段

乙肝病毒入侵后,人体免疫系统启动防御机制,试图清除病毒。然而,这一过程中免疫反应可能导致肝细胞受损,形成肝炎。

第二步:肝硬化阶段

病毒与免疫系统的持续“拉锯战”使得肝脏炎症长期存在,逐步引发肝纤维化,导致肝脏逐渐硬化,形成肝硬化。

第三步:肝癌阶段

肝硬化患者由于肝脏结构改变,可能出现糖尿病、肥胖、内分泌紊乱等问题,导致体内环境失衡,免疫监视功能减弱。此时,肝细胞易发生异常增殖,若未能及时清除,便可能发展为肝癌。

尽管这一进程通常需要10~20年的时间,但患者往往在病情恶化时才察觉。

这两个方法让你及时发现

郑先生能够多次从肝癌手中“逃生”,关键在于他能够定期随访、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然而,许多人对肝癌筛查的认识仍停留在只做肝功能检查的层面,实际上,肝功能正常并不能排除肝癌风险。即使肝癌已发生,肝功能也可能表现正常。

除了常规的肝功能检查外,以下两项检查也非常重要:

  1. B超检查:B超是早期肝癌筛查的常用手段,但对于小结节的检出率有限,建议结合CT、MRI等影像学检查提高诊断准确性。

  2. 甲胎蛋白(AFP)检测:甲胎蛋白是目前广泛应用的肝细胞癌特异性标志物之一,常与B超、CT等联合使用。当AFP≥400ug/L、持续升高超过2个月,且排除其他因素后,应高度怀疑肝癌可能。

餐桌上的肝癌“催化剂”:这些食物请尽快撤下

  1. 酒精:一类致癌物的“毒酒”
    世卫组织已明确将酒精列为一类致癌物。酒精摄入可反复诱发肝脏炎症,加速纤维化进程,最终导致肝硬化乃至肝癌。

  2. 霉变食物:黄曲霉素的“藏身之处”
    霉变食物表面常附着一类剧毒物质——黄曲霉素,同样被列为一类致癌物。长期食用这类食物,无疑增加了肝癌的风险。

  3. 高脂饮食:脂肪肝的“罪魁祸首”
    过度摄入油腻食物,缺乏运动,易导致脂肪在肝脏内堆积,形成脂肪肝。若不加控制,脂肪肝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癌变。

  4. 生腌食物:肝吸虫的“温床”
    生鱼片、醉虾醉蟹等生腌食物虽口感鲜美,却可能隐藏着肝吸虫等寄生虫。一旦误食,肝吸虫病可引发一系列肝脏问题,严重者可导致肝硬化、肝癌甚至死亡。

总结

肝癌并非绝症,关键在于早期发现、科学治疗。面对肝癌这一“沉默杀手”,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其风险因素,调整生活习惯,尤其是远离酒精、霉变食物、高脂饮食和生腌食物等肝癌“催化剂”。同时,定期进行B超、甲胎蛋白等针对性筛查,与医生一起应对和管理肝癌风险,让肝癌成为可防可控的“慢性病”。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