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鼓舞登《中国好舞蹈》:千年非遗展新颜
瑶族鼓舞登《中国好舞蹈》:千年非遗展新颜
近日,在《中国好舞蹈》的舞台上,广西瑶族的两种传统鼓舞——盘瑶长鼓舞和白裤瑶铜鼓舞,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全国观众。这两种鼓舞不仅是瑶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
盘瑶长鼓舞:纪念祖先的千年传承
盘瑶长鼓舞源于瑶族盘王节,这个节日可以追溯到瑶族先民对始祖盘王的纪念。据瑶族史书《过山榜》记载,盘王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英雄,他为保护部落而牺牲。瑶族人民为了纪念他,用黄泥制成鼓身,山羊皮做鼓面,创造了长鼓,并通过舞蹈来悼念盘王。这种舞蹈在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瑶族文化的重要象征。
白裤瑶铜鼓舞:模仿自然的灵动艺术
白裤瑶铜鼓舞,又称“勤泽格拉”,主要流传于广西南丹县的瑶族聚居区。这种舞蹈模仿猴子的生活习性,通过敲击铜鼓和木鼓,配合舞者模仿猴子动作的舞步,展现出原始而生动的艺术魅力。2014年,白裤瑶铜鼓舞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登上《中国好舞蹈》:瑶族文化的全国性展示
在《中国好舞蹈》的舞台上,这两种瑶族鼓舞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了观众的喝彩。盘瑶长鼓舞展现了瑶族人民粗犷顽强、洒脱乐观的精神风貌,而白裤瑶铜鼓舞则以诙谐活泼的表现形式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这次演出不仅是一次艺术展示,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并欣赏到瑶族文化的独特之处。
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瑶族鼓舞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广西江华县水口镇,瑶族长鼓舞被创新性地融入广场舞中,每天吸引200-300人参与学习。而在湖南江永县大溪源村,通过成立瑶族文化传承协会,组建瑶族歌舞团队,开发文化旅游项目,年接待游客达1.6万人次,实现了文化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瑶族鼓舞登上《中国好舞蹈》的舞台,不仅是对传统艺术的展示,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新时代,瑶族鼓舞正以新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不仅让瑶族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也让人们看到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无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