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七声音阶的魅力:从五音到七音的音乐进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七声音阶的魅力:从五音到七音的音乐进化

引用
1
来源
1.
https://inintomusic.asia/heptatonic-scale/

在音乐理论中,七声音阶是五声音阶的扩展形式,通过添加两个变音来丰富音乐的表现力。这种音阶不仅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有着悠久的历史,也在现代音乐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七声音阶的构成、特点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发展。

五声音阶由“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组成,而七声音阶则是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变徵”和“变宫”两个音,分别位于第四和第七个音的位置。这种扩展使得音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能够创造出更加复杂的旋律和和声。

以C音起始的七声音阶“徵”调式为例,其构成如下:

C D E F# G A B C

其中,F#是“变徵”,B是“变宫”。这种音阶在现代音乐创作中非常常见,尤其是在流行音乐和爵士乐中。

七声音阶在中国音乐史上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在台湾早期的音乐创作中,大部分作品都停留在五声音阶的阶段。直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台湾本土作曲家才获得了相对自由的创作环境,开始尝试使用更加复杂的和声。例如,杨三郎的《望你早归》和吕泉生的《阮若打开心内的门窗》等作品中,都可以听到五声音阶之外的创新尝试。

然而,由于随后的戒严时期,台语歌曲创作再次受到限制,这些创新作品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直到1987年解严之后,音乐创作才迎来了新的春天。其中,萧泰然的作品《永远的故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仅使用了七声音阶,还融入了创新的半音阶元素。

从五声音阶到七声音阶的演变,体现了音乐创作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作曲家们通过这些音阶创作出独具特色的音乐作品,不仅展现了个人风格,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本文原文来自inintomusic.asia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