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北京九龙山:消失的历史景观
探访北京九龙山:消失的历史景观
在北京的东部,有一座曾经闻名遐迩的九龙山,它位于朝阳区广渠路北侧,因形似九条巨龙而得名。然而,这座承载着数百年历史记忆的名胜,如今已难觅踪迹,只留下一个地铁站名,默默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龙的传人与九龙山的传说
九龙山之名,源于中国古代的“龙生九子”传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这个数字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不仅是阳数之极,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还谐音“久”,寓意天长地久。因此,当九条山脊蜿蜒起伏,形似九条巨龙时,人们便自然而然地将其与龙的传说联系起来,赋予其吉祥和神圣的意味。
九龙山的前世今生
历史上的九龙山,其实是一座人工堆砌的冈丘。它的形成,要追溯到元代郭守敬开凿通惠河之时。由于二闸一带地势较高,开挖河道时囤积了大量泥土,在河的北岸堆成了一座小山。这座山东西走向,蜿蜒二里许,九条山脊宛如九条巨龙静卧,因此得名“九龙山”。
最高的一条山脊上,还建有一座观音庙,据说是为保佑水运永远畅通而建。据《北平旅行指南》记载:“东便门外五里许,黄木厂迤东,有土阜高数丈,蜿蜒里许,形势若龙。主峰有庙一,清末尚未拆尽。山门匾题‘观音阁’三字,碑为道光六年(1826年)三月重修。门外有铁钟一,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大通桥科房车户、皂役、各仓挡手捐铸。”
民间传说,明末起义军李自成的军师宋献策,兵败后曾隐居于观音阁内,以问卜、看相、堪舆为生,人称“老神仙”。这些传说为九龙山增添了神秘色彩,使其成为京东的一处著名景观。
消失的九龙山
然而,这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名胜,最终还是难逃消失的命运。1958年,为了扩建北京农业机械厂,全厂工人利用假日工余时间,挖掉了这座九龙山,用其土填平了九龙湖,建起了高大的厂房。1965年10月,北京农业机械厂更名为北京内燃机总厂。为了纪念厂区内曾有过的九龙山,还在厂区内修建了一座长长的九龙亭。但随着厂区的消失,九龙山的痕迹也彻底湮灭,甚至连1993年出版的《北京市朝阳区地名志》上也没有记载。
文化的传承与反思
九龙山的消失,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消失,更是一种文化记忆的消逝。它承载着北京东部地区的历史记忆,见证了从元代到现代的沧桑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历史景观保护的困境。
2014年底,地铁7号线开通时在其东部设“九龙山”站,使这个消失的老地名得以恢复。但当我们站在九龙山站,望着四周现代化的都市景象时,不禁会想起那座曾经蜿蜒起伏的九龙山,想起那些关于龙的传说,想起那段已经远去的历史。
九龙山的故事,是北京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它让我们思考:在追求现代化的同时,我们该如何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如何在城市发展中寻找历史与现代的平衡?这些问题,或许正是九龙山留给我们的最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