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古生物学家揭秘: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加拿大古生物学家揭秘:先有蛋还是先有鸡?
2008年,加拿大古生物学家宣布了一项震惊科学界的研究成果:他们通过对恐龙巢穴及卵蛋的研究,得出了一个颠覆传统认知的结论——先有的蛋后有的鸡。
研究人员在沙土成堆的巢穴里发现了五枚类似鸟蛋的卵蛋,这个巢穴有半米宽,重达50千克。通过对这一个巢穴和卵蛋的研究,加拿大科学家称,恐龙首先要建造类似鸟窝的巢穴,产下了类似鸟蛋的蛋,然后恐龙再进化成鸟类(鸡也属于鸟类的一种),这就是说,蛋先于鸡之前就存在了。鸡是由这些产下了类似鸡蛋的肉食恐龙进化而成。
这一发现不仅挑战了传统的哲学思考,也为生物学界提供了新的视角。然而,科学界对这一问题的争论远未结束。
2010年,英国科学家福利本和奥德曼等研究人员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他们发现,鸡蛋的构造取决于在母鸡卵巢中发现的一种蛋白,这种蛋白称为ovocledidin-17(简称OC-17),OC-17蛋白控制着鸡蛋的合成,没有OC-17蛋白,鸡蛋的外表部分就无法结晶,形成蛋壳。也就是说OC-17蛋白是蛋壳形成的关键性的因素。但是科学家又发现OC-17蛋白只能在鸟的卵巢中生成。这个时候,我们不免捶胸顿足,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千古之谜刚解开就又被推翻了?
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来看,鸡和蛋的出现都源于更古老的祖先。约3亿年前,爬行动物开始产羊膜卵,这种结构复杂的卵为胚胎提供了保护和营养,使动物能在陆地上繁殖,而无需依赖水环境。家鸡由红原鸡驯化而来,这一过程始于约1万年前,但DNA分析显示,两者分化的时间可追溯到约5.8万年前。
关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科学界存在两种主要观点:
- 陆地起源说:认为羊膜卵的出现是为了适应陆地环境,即先有蛋后有鸡。
- 延长胚胎体内发育(EER)假说:认为先有能够延长胚胎体内发育的动物,然后才演化出羊膜卵,即先有鸡后有蛋。
2023年,南京大学姜宝玉团队联合国外科学家,报道了关于一块产于1.2亿年前地层内的羊膜动物胚胎化石的研究。该生物属于离龙类——一类已绝灭的、演化位置有争议的半水生双弓爬行动物。过往工作已证明离龙类普遍以胎生,即延长胚胎体内发育的方式繁殖,但难以确定它们可否归为羊膜动物;而姜宝玉等人的分析显示,胚胎标本处于发育晚期,其骨化特征属于典型的羊膜动物模式。
这一发现为EER假说提供了重要支持,但正如研究团队所言,这只是一个探索性工作,关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争论和探究还将继续。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鸡"和"蛋"。如果我们将"蛋"定义为羊膜卵,那么显然蛋比鸡要早出现得多。但如果从物种演化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就变得更为复杂。
无论如何,这一争论本身促进了我们对生物演化和生命起源的深入理解。正如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所说:"人们对动物究竟是何时并如何起源的抱有天然的好奇心,但直到今天,这仍然是演化生物学领域悬而未决的重大科学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