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先生》幕后揭秘: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僵尸电影
《僵尸先生》幕后揭秘: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僵尸电影
1985年,一部名为《僵尸先生》的香港电影横空出世,不仅在香港本土大获成功,更掀起了席卷整个华语地区的僵尸片热潮。这部电影不仅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电影类型,更塑造了林正英饰演的九叔这一经典道士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秘这部经典之作的幕后故事。
从创意到银幕:一个关于僵尸的疯狂想法
关于《僵尸先生》的创作起源,有两种说法。导演刘观伟回忆说,他原本是洪金宝旗下的摄影师,对鬼片情有独钟。在拍摄了《鬼打鬼》和《人吓人》等恐怖喜剧后,他决定自己执导一部电影,于是找到了编剧黄鹰。
而黄鹰则表示,早在几年前他就有了拍摄僵尸片的想法,并写好了两个剧本。但由于投资方的犹豫,这些剧本一直未能拍摄。后来,黄鹰加入洪金宝的宝禾电影公司,决定重启僵尸片项目,这才有了《僵尸先生》的诞生。
星探团队:从摄影师到道士,从喜剧演员到僵尸
这部电影汇聚了一群才华横溢的电影人。导演刘观伟从摄影师转型导演,展现了自己的才华。林正英饰演的九叔更是成为了茅山道士的代名词,他的一举一动都成为了后来者模仿的对象。许冠英则贡献了精彩的喜剧表演,让这个恐怖片多了一份轻松幽默。
拍摄趣闻:从450万到850万的“超支”大片
《僵尸先生》的拍摄过程充满了趣闻。原本预算只有450万,但最终追加到850万。拍摄周期更是长达120天,对于一部香港电影来说,这个时间相当漫长。有趣的是,电影在台湾湖口老街拍摄,而台湾版本的片名是《暂时停止呼吸》,与香港版的《僵尸先生》不同。
从银幕到传奇:一部电影引发的僵尸热潮
《僵尸先生》的成功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在香港上映时,票房高达2000万港元,远超投资方预期的600万。这部电影不仅获得了第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12项提名,还成功开创了僵尸电影这一全新类型。
林正英饰演的九叔成为了茅山道士的标志性形象,他的装扮、法术和道具(如糯米、符咒等)成为了后来僵尸片的标准配置。这部电影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共同回忆。
结语:一部电影,一个时代
《僵尸先生》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它代表了香港电影最辉煌的时期,展现了那个年代电影人的创造力和激情。虽然时光流逝,但这部电影留下的印记永远不会消失。每当夜深人静时,我们仿佛还能听到九叔念咒的声音,看到他挥舞桃木剑的身影,感受到那个充满想象力的僵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