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地球生命力报告:野生动物50年锐减7成,印度饮食模式最环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地球生命力报告:野生动物50年锐减7成,印度饮食模式最环保

引用
1
来源
1.
https://greenmedia.today/article_detail.php?cid=23&mid=1229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6次缔约方大会(COP16)于10月21日在哥伦比亚召开。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伦敦动物学会(ZSL)日前联合发布最新报告《地球生命力报告》(Living Planet Report),报告指出,从1970年至2020年间,全球野生动物平均种群规模骤降73%,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栖息地丧失。

野生动物种群锐减七成,淡水生态系统破坏最严重

《地球生命力报告》(Living Planet Report)每两年发布一次,今年的生命力指数(The Living Planet Index)共整合了5495种动物、35000项种群变化趋势。

数据显示,各类生态系统均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淡水生态系统受损最为严重,物种数量减少85%;陆地生态系统次之,下降69%;海洋生态系统也下降了56%。


从1970年至2020年间,全球野生动物平均种群规模骤降73%,且淡水生态系统受损最为严重,物种数量减少85%。图片来自《2024地球生命力报告》

从地理区域来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情况最为严峻,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锐减95%。非洲地区紧随其后,下降76%,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则下降60%。

相比之下,欧洲、中亚和北美地区的降幅较小,分别为35%和39%,但报告强调,这一现象可能是因为这些地区在1970年之前就已经经历了大规模的生态危机。


从1970年至2020年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生态系统受损最为严重,野生动物种群数量锐减95%。非洲地区紧随其后,下降76%。图片来自《2024地球生命力报告》

生物多样性最大威胁来自粮食生产

报告指出,人类的粮食生产导致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丧失与退化,例如不当的农地扩张已经威胁超过八成濒危的陆地鸟类和哺乳动物生存。

此外,一些人类活动例如滥伐森林、基础设施建设、使用化石能源和采矿都会导致陆地动植物的家园消失;淡水生态系统面临河流被切断和过度取水的威胁,海洋生态系统则主要受到沿海开发和破坏性捕捞方式的双重打击。

报告指出,生物多样性锐减的主要原因包括栖息地丧失、过度捕捞和开发、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和疾病。

「生物多样性减少不仅威胁野生动物,也严重影响人类社会」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ldlife Fund, WWF)警告,目前全球86%的人类仅以17种作物作为粮食来源,不断扩大这些作物的种植面积,将导致其他植物数量大幅减少,进而影响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种子传播和授粉等功能。

若授粉昆虫灭绝将影响价值5,770亿美元(约新台币18.56兆元)的农业生产。此外,植物种类减少也会造成农地更易受到虫害和极端天气影响,最终使整个生态系统运作受到威胁。


全球粮食生产是造成生物多样性流失的主要原因,威胁超过 80% 的陆生鸟类和哺乳动物物种的生存。图示世界各地的小型、大型规模农地和畜牧业(养牛)分布。图片来自《2024地球生命力报告》

「大自然正在发出求救信号。」WWF全球总干事Kirsten Schuijt表示,自然流失与气候变化等危机正将生态系统推向临界点,整体情况令人担忧。然而,「好消息是我们还没有到无法回头的地步。」Kirsten Schuijt补充。

最新报告指出,一些保护行动已经开始见到成效。例如,东非维龙加山脉(Virunga mountain)的山地大猩猩亚种群在2010年至2016年间每年增加约3%。另一个成功案例是欧洲野牛(European Bison),这种动物曾于1927年在野外消失,但经过大规模繁殖和成功的再引入计划,到2020年已达到6,800头。

尽管这些成功案例令人鼓舞,WWF强调,「零星的成功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把握当前仍有能力和机会的时刻,立即展开更大规模的行动。该基金会呼吁各国政府投入更多公共和私人资金,以扩大保护行动的规模和影响力。

最环保饮食习惯竟是印度

2022年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COP15)达成突破性协议,近200个国家同意要在2030年以前保护30%的陆地与海洋。距离目标仅剩5年,Kirsten Schuijt强调,这5年非常关键。


目前全球粮食生产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约27%、占用全球7成的淡水资源、导致86%物种面临灭绝威胁、造成9成热带雨林遭砍伐,以及约有82%的农地被用于放牧和生产畜牧用饲料。图片来自《2024地球生命力报告》

目前全球粮食生产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约27%、占用全球7成的淡水资源、导致86%物种面临灭绝威胁、造成9成热带雨林遭砍伐,以及约有82%的农地被用于放牧和生产畜牧用饲料。

报告还指出,目前的全球粮食生产系统具有破坏性且不公正,即使产生大量动物栖息地丧失、占用全球约7成的淡水资源,仍有约 7.35 亿人处于饥饿状态。

专家警告,2023年全球农业生产也造成超过四分之一(约159,160公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若到2050年全球人口都采用主要经济体现有的粮食消费模式,将使气温上升超过1.5度,饮食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将达到原定目标的263%。


报告指出,若立即进行转型可让生物多样性丧失风险减少76%、绿色就业机会增加160%,以及减少约9成的水资源污染。图片来自《2024地球生命力报告》

有趣的是,报告还指出,印度的饮食习惯最环保,若全世界都效法印度的饮食观念到2050年,粮食生产对地球产生的伤害将降到最低,排在印度之后的依次是印尼、中国;而最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依次是阿根廷、澳大利亚、美国等国的粮食消费模式,这些国家的粮食模式,可能使全球变暖的情况超过极限。

印度的饮食风貌十分多元,但多为就地取材,北印的主要餐点,是以扁豆、小麦做的烤饼搭配肉类,南印则以米与小米制成的蒸饼、煎薄饼为主,印度东、西部和东北地区则以鱼类配上传统谷类为主食,这种采用本地食材的方式,成为各国平衡饮食偏好与维护环境的典范。


图片来自《2024地球生命力报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