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案例丨以爱与真诚愈心——一例特殊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处理案例
工作案例丨以爱与真诚愈心——一例特殊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处理案例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例特殊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案例。毕业生小林因原生家庭矛盾、对就读专业不感兴趣及毕业焦虑等多重压力,在毕业季时出现抑郁焦虑及狂躁情绪,甚至萌生自杀念头并实施自残行为。通过辅导员的及时干预和持续帮助,小林最终得到妥善处理并重返校园。
一、案例背景与概述
2022年3月的一个下午,辅导员接到学生小林毕设导师的电话,反映小林在实验室与同学交谈时透露出自杀倾向,并采用水果刀割伤手腕。经了解,小林在毕业生心理测评中被认定为一级预警状态。通过与小林的深入交谈,辅导员发现其近期情绪波动较大,尤其是在谈及家庭及学业时容易落泪。小林自述生活灰暗无趣,原生家庭不幸福,与父母关系恶劣,且面临学业压力(仍有4门课程未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未通过)、就业未落实等多重困扰,导致其多次实施自残行为。
二、案例分析与应对
(一)案例定性
此案例反映的是毕业生因原生家庭矛盾、专业兴趣缺失及毕业焦虑等多重压力引发的重度心理问题,在毕业季时出现抑郁焦虑及狂躁情绪,甚至萌生自杀念头并实施自残行为的校园心理危机事件。
(二)案例解决措施
1. 启动学院危机事件应对机制,规范化、程序化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事发后,辅导员立即启动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与小林取得联系了解现状,同时将情况汇报给学院领导,并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危机应对。包括与心理中心取得联系进行专业评估,通知家长并建议其陪同小林前往医院诊断治疗。
2. 信息交换,产生共情,获得小林的信任感
辅导员通过以下方法建立信任:承认自己无法完全感同身受但能理解孤独感,选择安静舒适的环境进行谈心,承诺保密并随时提供帮助。
3. 家校共管,同学关注,健全社会支持系统
辅导员与小林关系较好的同学保持联系,密切关注其情绪变化。在家长到校前,辅导员每日向领导汇报情况。家长到校后,辅导员建议其陪同小林前往脑科医院检查,最终确诊为重度抑郁症伴有躁狂症,需要休学一年配合治疗。
4. 持续跟踪关注,构建长效帮扶机制
辅导员通过电话持续关注小林的状态,鼓励其制定合理的人生规划。一年后,小林状态趋于平稳,重返校园继续完成学业。
三、案例反思与启示
(一)“以专育人”,扎实提高职业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辅导员应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能力,及时识别学生心理异常,总结经验提高职业技能。
(二)“以心育人”,关注学生情感需求,构建师生信任关系
辅导员应无条件积极关注学生,用真情实感建立信任,用钉钉子精神持续跟进,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三)“借力育人”,健全社会支持系统,形成危机应对合力
辅导员应建立家校沟通渠道,形成四级联动心理预防与干预系统,帮助学生释放负面情绪,缓解心理压力。
(四)“以防辨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辅导员应坚持“三深入”原则,通过心理测评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建立“一生一策”跟踪档案,必要时建议其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