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典籍里的中国》:从孔子到《易经》的文化智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典籍里的中国》:从孔子到《易经》的文化智慧

引用
光明网
12
来源
1.
https://theory.gmw.cn/2024-05/18/content_37329573.htm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0630A03ZP500
3.
https://chiculture.org.hk/sc/school-program/4091
4.
https://www.sohu.com/a/821017739_121124723
5.
https://www.guoxuemeng.com/gushici/dianjizhongguo/
6.
https://m.guoxuemeng.com/guoxue/893379.html
7.
https://www.xxtaicijun.com/culture.html
8.
http://www.news.cn/ent/20240207/681db2b9d9344f39b372bd6b28d3c7a0/c.html
9.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807616
10.
https://www.jimingbao.com/139644.html
11.
https://www.jimingbao.com/171103.html
12.
https://m.qidian.com/ask/qgtwznjvxfo

2024年5月2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三季在浙江湖州举办书目发布活动。作为一档聚焦优秀中华文化典籍的创新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以"戏剧+影视化"的方式,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感受典籍背后蕴含的深邃智慧。其中,对《周易》的解读,更是让这本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古老典籍焕发出新的生机。

01

孔子与《易经》: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孔子与《易经》的关系,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据《史记》记载,孔子在五十岁时开始深入研究《易经》。他曾在《论语·述而》中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这句话透露出孔子对《易经》的重视,也暗示了《易经》在他生命中的重要地位。

孔子与《易经》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他四十五六岁时向老子问礼的经历。据《史记》记载,这次问礼对孔子产生了深远影响。老子作为周代守藏室之史,掌管着国家藏书,很可能是他将《易经》这部珍贵典籍介绍给了孔子。从那时起,孔子便与《易经》结下了不解之缘。

《易经》对孔子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学术层面,更渗透到他的日常生活和政治实践中。据《论语·子路》记载,孔子曾引用《易经》恒卦第三爻的爻辞:"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这表明孔子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易经》的智慧来指导自己的言行。

02

《易经》: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

《易经》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其影响贯穿整个中国历史,涉及哲学、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其核心思想"三易说"(简易、变易、不易)体现了中国古代的辩证法思想。

在哲学层面,《易经》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相互感应的有机整体。这种思想对后来的儒家、道家乃至佛教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儒家的"仁爱"思想、道家的"道法自然"理念,都可以在《易经》中找到源头。

在政治领域,《易经》的智慧被历代统治者所借鉴。《易经》强调"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政治智慧,这些思想对古代中国的治国理政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唐朝名相魏征就曾引用《易经》中的"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来劝谏唐太宗。

在经济领域,《易经》的"交易"思想对古代中国的商业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易经》中的"交易"不仅指物质交换,更包含了信息、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这种思想促进了古代中国市场的繁荣发展。

03

从古代到现代:《易经》的永恒魅力

《易经》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深邃的哲学思想,更在于其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在当代,随着《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的热播,《易经》再次走进大众视野,展现出其跨越时空的文化价值。

正如《典籍里的中国》节目所展现的那样,《易经》不仅是古代先贤智慧的结晶,更是当代人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它所蕴含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为现代人提供了宝贵的人生指引。

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易经》所倡导的"变易"思想,提醒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调整自己;"不易"的思想,则教导我们在变化中坚守核心价值观。这种既灵活又坚定的人生态度,正是现代人所需要的。

《典籍里的中国》通过创新的表达方式,让《易经》这本古老典籍重新焕发出活力。它不仅是一次文化的传承,更是一次思想的对话。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得以更好地理解《易经》的价值,也让这本古老的典籍在当代找到了新的表达方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