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东北易帜:张学良为何选择归顺南京政府?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东北易帜:张学良为何选择归顺南京政府?

引用
腾讯
10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628A08LVI00
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A%87%E5%A7%91%E5%B1%AF%E4%BA%8B%E4%BB%B6
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5%BF%E5%AE%89%E4%BA%8B%E5%8F%98
4.
https://mparticle.uc.cn/article.html?uc_param_str=frdnsnpfvecpntnwprdssskt#!wm_aid=83b89ca3adc2498bb7ba94372d880e78!!wm_id=98908061b165413fa68a587f38a6f7b2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C%8B%E6%B0%91%E9%9D%A9%E5%91%BD%E8%BB%8D%E5%8C%97%E4%BC%90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9%9D%E4%B8%80%E5%85%AB%E4%BA%8B%E8%AE%8A
7.
https://www.backchina.com/news/2024/11/17/944450.html
8.
https://m.toutiao.com/w/1810720024974403/
9.
https://m.toutiao.com/w/1819722715553803/
10.
https://www.aisixiang.com/data/95159.html

1928年6月4日,一声巨响震惊了整个中国。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这场暗杀不仅终结了一个时代的统治者,也彻底改变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

张作霖的死讯传来,东北局势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作为张作霖的长子,张学良临危受命,迅速从前线赶回沈阳。面对父亲的遗体,他强忍悲痛,开始着手稳定东北局势。此时的东北,内有各派系势力蠢蠢欲动,外有日本虎视眈眈,张学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就在张学良艰难维持东北局面之际,南方的蒋介石已经将北伐军推进到了华北地区。1928年7月,蒋介石进驻北京,与阎锡山、冯玉祥等各路军阀商讨如何处理东北问题。此时的蒋介石,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重大胜利,但面对东北这个复杂的局面,他也显得颇为谨慎。

张学良派代表王树翰前往北京,与南京政府进行谈判。在谈判桌上,冯玉祥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要求:“东北军军备甚丰,须缴出步枪若干万支,炮若干百门,尔后方能谈到投降的问题。”面对这样的要求,王树翰不卑不亢地回应道:“我本文人,对于军事内容不甚知晓,不过听说,像冯先生所索要那个数目的武器,可能是有的。但车辆缺乏,交通现在不大方便,运送如许的东西,有点困难,还是请冯先生自己到关外去取吧。”

蒋介石显然对冯玉祥的强硬态度并不满意,他单独约见王树翰,明确表示:“你不要听冯焕章的无谓言词,政府大计,乃我负责主持,我们需从长计议。”蒋介石清楚地知道,张学良是东北的实际统治者,而张学良又绝非卖国之辈。如果逼得太紧,很可能导致东北落入日本之手。因此,他决定采取怀柔政策,试图通过政治手段收服张学良。

经过多轮谈判,蒋介石最终做出了重大让步。他同意在东北易帜后,给予张学良高度自治权,允许东北军保留现有编制和武器装备。同时,蒋介石还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并将其选为国民政府委员。这些条件,无疑为张学良最终决定归顺南京政府铺平了道路。

然而,东北易帜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原定于1928年7月举行的易帜仪式,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推迟。直到1928年12月29日,在经过长达半年的准备和谈判后,张学良终于在沈阳宣布东北易帜,正式归顺南京国民政府。

东北易帜的消息传来,蒋介石欣喜若狂。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对中国的统一,更为重要的是,它有效地阻止了日本对东北的进一步渗透。张学良的选择,为后来的抗日战争保留了重要的战略空间。

然而,东北易帜也并非没有争议。有人认为,张学良此举是向蒋介石屈服的表现;也有人指出,这是张学良在复杂局势下做出的明智选择。无论如何,这一历史转折点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它不仅体现了个人在历史关键时刻的选择,更折射出那个时代中华民族面对外敌入侵时的艰难抉择。

从长远来看,东北易帜对维护国家统一、抵制日本侵略野心具有深远意义。它为后来的国共合作抗日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华民族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创造了有利条件。张学良的这一决定,无疑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