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AR技术让敦煌文化“活”起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VR/AR技术让敦煌文化“活”起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戴上VR眼镜,游客仿佛瞬间穿越时空,置身于莫高窟第285窟的虚拟场景中。不仅可以360度自由探索洞窟细节,还能“飞升”到窟顶,身临其境地参与壁画故事情节,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敦煌文化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近年来,敦煌研究院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展示方面持续创新,通过VR/AR等前沿技术,不仅让千年文化瑰宝“活”了起来,更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开辟了新的路径。
数字敦煌工程:技术创新引领文化传承
“数字敦煌工程”是敦煌研究院推进文化遗产数字化的重要举措。该工程综合运用了3D扫描、VR虚拟现实、三维建模等先进技术,对莫高窟文物进行了全方位的数字化保存和展示。
在技术创新方面,敦煌研究院建立了预防性保护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在窟区范围内投放的600多个不同类型传感器,实现了对莫高窟大环境、洞窟微环境、文物本体、崖体、展陈和游客承载量等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交互分析。这套系统不仅能及时预警潜在风险,调整不同时段进窟客流量,还为开展预防性保护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VR/AR技术:让游客“触手可及”的文化体验
为了让更多人能够近距离感受敦煌文化的魅力,敦煌研究院推出了多个基于VR/AR技术的创新项目。
“寻境敦煌”数字展是其中的代表作。该项目由敦煌研究院联合腾讯推出,综合运用了VR虚拟现实、三维建模、游戏引擎的物理渲染和全局动态光照等新技术,高精度立体还原了莫高窟第285窟。游客通过VR设备,不仅能零距离观赏壁画、360度自由探索洞窟细节,还能参与互动体验,如虚拟擂鼓等。
更值得一提的是,首部敦煌VR大空间互动电影《敦煌:沙海谜窟》在2024年服贸会上亮相。该项目利用500平米的超大空间,结合影视级互动叙事手法,带领观众穿越千年,步入敦煌虚实之境。在这里,用户不但能身临其境地漫游月牙泉、探秘莫高窟、欣赏绝美壁画,更能化身为故事中的英雄,与剧中角色并肩作战,加入热血的夺宝行动,揭秘沙洲的创世传说,守护敦煌和平。
此外,敦煌研究院还与咪咕公司合作推出了XR互动体验《敦煌奇旅》。这款体验以“一念”“一夜”“千年”“绝响”四个篇章展开,通过沉浸式技术将观众带回大唐盛世。从长安的繁华街景到洞窟内的经典壁画,观众不仅能感受到绘画中的细腻艺术,还能在互动中了解隐藏的历史故事。
文化遗产保护与开放的双赢之道
面对庞大的游客数量和文物保护之间的矛盾,敦煌研究院通过数字化手段找到了平衡点。
一方面,通过“数字敦煌工程”和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对文物的科学保护。例如,一旦洞窟内二氧化碳含量、温湿度等指标达到安全阈值,系统就会自动预警,暂停开放并自然通风,确保文物安全。
另一方面,VR/AR等数字化展示手段让游客足不出户就能感受敦煌文化,既减轻了实地参观对文物造成的压力,又满足了公众的文化需求。据统计,仅“寻境敦煌”数字展一项,就吸引了大量游客参与体验,让敦煌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未来展望: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传承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敦煌研究院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方面的探索也将持续深入。从VR互动到视频彩铃,从数字展览到虚拟电影,这些创新不仅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更为文化“走出去”创造了更多可能。
在数字浪潮的推动下,敦煌文化正在逐渐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以更加鲜活的姿态走向世界。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更多文化遗产将以创新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